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成立到中共“一大”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陈独秀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论战,重视培养党的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具体指导中共“一大”党纲和章程的制定。尽管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他还是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一大”中央局的书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年,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职务称呼也几经变化。1921年7月,中共召开“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1922年7月党的“二大”和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委员长一人,以总理党务。选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6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其中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正式中央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人教社版)关于新文化运动是这样描述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个结论在中学教材中似乎已经成为“铁定”。王奇生先生在其《革命的反革命》一书中,以反思的眼光对近代以来的革命话语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创办、主编《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在“文学革命”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在与封建复古派不妥协的斗争中,在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上等方面所作了的突出贡献,肯定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的‘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文学(1917年——1949年)的发展情况。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革命前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这是其历史光荣的一面。但是从党的“三大”以后,陈独秀却一步一步向右的方向走去,终于发展成一条对革命危害极大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这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毁于一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呢?笔者试从主客观方面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有识之士。 一、从主观上讲,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根深蒂固,这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西化”的历史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的最勇猛的旗手,最初都在不同程度上持有主张“西化”的倾向。这在当时“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之间展开的中西文化论战中表现得很明显。如陈独秀1915年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列举了“东洋民族”和“西洋民族”在“根...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五四运动前,他主办《新青年》,亨有很大的声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有很大影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他又成了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直是党的主要负责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陈独秀叛党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定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时,而对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予以忽视,实际上。《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在人员和思想上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它对于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群体的形成及其政治和文化取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为新文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关于《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的论述,集中体现了陈独秀的"金学观",而要全面了解陈独秀的"金学观",则须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小说之争"说起。尽管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在《金瓶梅》乃至其他小说的评论上多有分歧,但他们以白话小说为教本推动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的传入,使五四文化革命运动注入了社会主义的因素。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通过《新青年》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论;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也大力鼓吹社会主义理论,刹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革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文化运动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鲜明的政治口号。这些纲领和口号,在那时还只能通过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去影响文化运动朝无产阶级革命的  相似文献   

18.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中,成就突出的是鲁迅———一个勇猛顽强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宗法礼教制度,痛斥了一切所谓“仁义道德”旧礼教旧教条“吃人”的血腥本质。它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号召人们奋起打倒“吃人”的旧礼教。之后,1919年4、5月间,鲁迅又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乙己》和《药》两篇小说。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对深受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党历史上,陈独秀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本文试图对陈独秀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五年以《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为《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虽然这场运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它沉重打击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为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给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独秀作为这场运动的发动者、领导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等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已被公认为旗手,那么,排在第二位的是谁?教育部颁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文化运动一目只提出陈独秀、胡适,显然,课标的制定者认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这是公允的,符合历史事实。1910年8月,胡适考取“庚款”第二批留美生,进入康奈尔大学。他开始学农科,后来转入文学院。1914年,他与赵元任、杨杏佛等人在美国发起“中国科学社”,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这是我国第一个科学团体。该团体出版《科学》月刊,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在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