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林友 《中学理科》2007,(12):70-71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而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智力结构的诸多因素中,观察能力是首要因素.”在科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地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发明了蒸汽机;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科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对科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而且还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客观事物及现象的反应准确程度、广泛程度,只有准确地、广泛地观察、了解客观世界才能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想象,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目的性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中学教材中所介绍的物理学家经细心的观察和思考而发现重要规律的例子,例如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等,激励学生重视观察的作用,并通过这些实例教…  相似文献   

3.
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而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应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町以获得的信息,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为此,在农村小学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写科学观察日记是科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本学期,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试图让学生的科学观察不仅仅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类型。各类方法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方法。科学方法与生物科学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科学创造首先需要创造方法。生物学家在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了科学方法。这些科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因此,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好奇而又富于幻想的初中生,在开始学化学时,对化学变化是很感兴趣的。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对所演示的实验中产生的新奇现象欢呼雀跃,更要于学生兴致高涨、精神振作、思维活跃之时诱导他们探究生产生活实践中与所演示的实验有联系的现象,学生们必然兴趣十足,跃跃欲试。其次,要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细微的观察力,使学生具备对生产生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随时洞察、勤于发现的能力。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要适时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事物和现象中的细微变化,不要轻易放过即使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科学要素是科学发现过程中必然涉及的因素,其中包括观察、假说、实验、理论等。以“原子结构发现史”为例,原子结构的确立历经理论探讨、实验探究、模型确立三个阶段,体现了观察是建构与检验假说的基础;假说是解释、预测现象以及指导实验的依据;实验是获取现象以及检验假说的手段。教师应当返还属于学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错念”,培养学生提出假说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动力,发明、创造从发现问题开始。学生对观察、实验有兴趣,在观察、实验中会发现许多现象,探究科学的习惯大多是从看到现象引发问题入手的,而巧妙地创设多维互动的问题情境,是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着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培养的现象,物理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抓起。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方法.提高洞察分析能力;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启迪与开发其创新思维;学会利用类比、假说和理想化模型,说明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传统的教材一般是先出现结论,然后做实验。实验是为了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验证性实验”。教师长期按照这个思路教学生,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被动——首先接受前人的发现和发明的结论,然后用实验验证这些发现和发明。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电路出现故障,那么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快速、准确、方便地找出故障的原因或确切位置呢?象这类电路故障查找的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恒定电流的知识,而且还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观察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观察能力的获得依赖于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科学观察的前提条件,观察更是最基础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从导数的意义看,导数在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更为准确,应用更为广泛,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更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科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佩艳 《吉林教育》2006,(10):48-48
新编《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通过“观察大树”、“寻访小动物”和“寻找淀粉的踪迹”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那么如何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精神,上好新编《科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和尊重证据,科学准确地寻找证据,实事求是,并以证据进行说理和论证。目前科学教学中存在轻易建立科学概念、易受从众心理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等证据意识缺乏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大胆质疑、多做“证伪”实验、正视意外数据以及科学地观察现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9.
化学科学素养是带有学科特点的科学素养 ,共有五大构成要素 ,即 :化学学科科学知识、化学学科科学方法、化学学科科学能力、化学学科科学意识、化学学科科学品质。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久远的价值 ,其养成途径有 :1 体验科学认识过程 ,形成化学科学方法科学的方法是科学素养的一个方面 ,其基本特征是探究。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得信息 ,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或猜想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或有关的活动方案 ,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 ,定…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开始动手,学生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中,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怎样从学生的思维、方法等方面系统地进行悉心指导,有效组织,反复训练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科学探究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