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指要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拓展到生活,形成经验,真正掌握捕鱼方法,甚至开拓创新出更好的方法,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6,(10):21-24
编辑絮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广大教师的课堂上得到了有意识的体现。我们在欣喜于课堂的新变化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些  相似文献   

3.
金辉 《上海教育》2006,(9B):58-58
狭义地讲,素质原来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天生的禀赋,后来被泛用了,以至于现在我们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素质的差异性在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来,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唯一,从素质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从素质本身来讲,它的发展也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个体差异性,这在教育学里也属于常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激励性评价是时下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评价学生的方式,然而,我们的激励性评价是否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昵?是否不用激励性评价就会产生负面效果昵?究竟该如何艺术地进行评价,既做到多样化地评价学生,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谢娟红 《宁夏教育》2009,(10):51-51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幸拜读了石桂花老师执教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我感受颇多.石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数感培养,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小棒、拨珠、写数为线,让学生估数、操作、验证,从直观  相似文献   

7.
洪伟 《江西教育》2011,(3):36-37
有幸听过名师的课,他们清新流畅、自然真实的精彩教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名师们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的留白艺术,动静之间,张弛有度,让人叹为观止,更见名师的无限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构建充满活力和富有成效的课堂必须“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依托导学案,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放手学生,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权利还给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让课堂变得更鲜活和精彩。  相似文献   

9.
刘婷 《四川教育》2005,(4):31-32
“导”而有方,“导”而有效,“导”出智慧,“导”出精彩,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板块呈现的案例,教师或引导学生在本深处“穿行”,进入本的世界,和作进行心灵的对话;或巧设“问题情境”,拓宽思维的“域”,把学生的思维从“求同”引向“求异”:或在关键之处“铺路搭桥”,“拉扶”一把,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或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妙用资源”,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教师的“预设”;或制造“困难”和“麻烦”,让学生在“痛苦”中突破“成长上限”……教师“导”得高明,“导”得精彩。这样的课堂呈现的,是师与生对学习活动的快乐享受,是刻苦攻关的精彩无限,是徜徉于精神家园的心理满足,是诗意般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最基本的理念。然而,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以生为本,确是一个令人费思的问题。前不久,本人有幸又当了一回“小学生”,参与了课堂学习。课毕,思绪难以平静,感想颇多。身临其境地再次作为学生,使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数学课堂究竟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1.
运用心理效应 构建有效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enry Clay Lindgren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教和学是心理过程,而懂得这种过程的教师便能更好地发展有效学习的程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马涛 《西藏教育》2009,(1):26-27
新课程改革为实现“相机诱导”创设了广阔的平台,教学过程强调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实践,向课堂要效率,要给学生更多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4.
四环一导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教学的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课本知识的内容,自己筛选、判断、分析有效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发现。这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面向所有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维,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陈丽蓉 《教师》2011,(18):101-101
什么是生本?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生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本化”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曹洪成 《时代教育》2007,(6Z):99-99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及学习兴趣。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能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它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于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互批互改”是作文课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就能避免其他一些作文批改方法的弊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多种基本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完成作文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或疲劳等因素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文章的,即使看了也不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给文章的修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老师的全批全改叉低效费力。这时,如果能采用“互批互改”的方法。就能使学生避开上述主客观上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通过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从而达到对其进行修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让“和润课堂”实施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觉成长的过程。通过链接课堂内外,融通家校之间,掌握遗忘曲线,助道德实践落地生根;借助聚焦时代热点、协同长幼校友,运用近因效应,引道德情感自觉内生;依托换个主体、角度思考,打破思维定式,促道德智慧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