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桓 《甘肃教育》2004,(10):24-2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标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生字、词的教学,而忽视了阅读,而且只是在教学中将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教学参考用书中“课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也基本上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重在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书声琅琅,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多种教学辅助方式促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学习了《语文新课程》关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懂得了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这是横亘在当前的一个课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将朗读训练作为一个突破口,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的朗读培养途径,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正如语文大纲所说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获得和朗读习惯的形成,只有通过训练来获得。怎样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应该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因此,有效的朗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实现有效朗读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适当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生发展语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我在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蔡淑蓉 《考试周刊》2013,(87):41-4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本身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俊云 《考试周刊》2013,(25):38-39
<正>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发现不管课堂模式怎么变,学生的课堂朗读能力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兴趣。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也是目前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