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年段法治教育围绕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具体化的规则媒介增进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在践行规则中学以致用,并通过多种评价延伸规则教育,实现规则意识内化,才能真正让规则走进学生心中,为其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教材改版后,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在生活中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养成守法意识,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其中,规则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好地树立低段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通过研究教材、课堂实践、反思总结,让学生去感知规则、反思规则、践行规则。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育者在规则教育、惩戒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好"度",特别是面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他们的心智还很稚嫩,更要慎用惩戒.我们要在"规则"和"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顺应学生天性的角度制订规则,用规则调整、指导其言行,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培育儿童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规则意识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小学德育整个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儿童规则意识培育的教科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在规则意识教育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分析,发现教村中规则意识教育以安全意识教育、纪律意识教育、秩序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为主题内容,依据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儿童学习活动为轴线,基于儿童视角,凸显童趣性,巧用留白等为特征,根据规则意识教育内容在教村中的主题呈现和特征,进而给出厘清教村内容、落实教村"班本化"、挖掘生活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戒的本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具有育人属性和发展属性,其价值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中,需要厘清教育惩戒的概念和学生规则意识的内涵,明晰教育惩戒视角下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立论基础,通过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鼓励家长参与规则制定,提升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实效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6.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质上就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品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制定规则;分析绘本故事,让学生辨析规则;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规则,把遵守规则和规范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王沐 《教育导刊》2021,(5):93-96
规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能够促进幼儿规范行为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建立.研究从规则教育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活动中规则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其中体现出的教师规则教育观,找出其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基点和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课外素材,拓展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引发情感体验。可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锻炼法,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规则,在情境中认同规则,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规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需要完善规则教育评价机制,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9.
规则意识是当今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现代意识,是个体素养的重要体现.当前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令人堪忧,加强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客观需要.作为承载规则意识教育主要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思维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践教学上进行转变、创新、拓展和实践,切实做好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规则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峻,探寻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就要把规则意识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全程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全员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引结合起来,实行全方位教育;正面示范和反面督导结合起来,实行双向教育;维权意识、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权责意识均衡;规则意识教育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全才教育。此外,学校还要营造遵守规则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原因,指出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依托大学生法制教育,从法律认知、观念和信仰三个层次实现法制教育对规则意识的教育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对规则的信仰,使学生在规则意识教育的熏陶下,形成对社会公序良俗、校规校纪的自觉认同与遵守,达到法制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是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生源素质比较差,其加强规则意识培养就更为重要。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四川省乐至县仙鹤中学的实践探索,对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生规则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峻,探寻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就要把规则意识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全程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全员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引结合起来,实行全方位教育;正面示范和反面督导结合起来,实行双向教育;维权意识、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权责意识均衡;规则意识教育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全才教育。此外,学校还要营造遵守规则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  相似文献   

14.
把规则教育真正做小、做细、做实,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积极的实践力与持久的渗透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挖掘行为动机,让规则意识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行为准则,构建自我规则机制,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教材脉络,明晰规则要求;要遵循生活逻辑,注重直观教学,巧妙使用绘本,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要细化课堂评价标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莫秀锋 《山东教育》2009,(10):10-12
规则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帮助儿童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社会性教育,是成人与儿童每日互动中必然涉及的内容。儿童的规则认知、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其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师爱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教书育人》2006,(8):31-33
底线之一:师爱不能忽视必要的规则意识 教育需要一定的规则,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序的规则,只有所有的人按照规则去行事,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但是这种良好的规则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训练的过程中习得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评价社会、评价自我,遇事容易冲动,对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博大的爱,也同样需要告诉学生必要的规则,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规则教育是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未来成为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规则教育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同样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果没有规则,班集体难以团结一致,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规则教育往往需要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则,规则意识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本文给出审计学专业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三大途径,特别强调第一课堂的灌输作用,第二课堂的实践强化作用,以及教育环境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建立和发展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而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包括幼儿园和家庭两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培养。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幼儿园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应从建立日常规范,设立奖励机制,开设形式多样的游戏项目三个方面入手。而在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家长的作用: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其次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自己设定规则的机会,最后家长要多与孩子互动进行亲子游戏以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