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实践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建设路径,是这条道路显著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全面总结了五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论是法治目标完成、法治体系完善,还是法治理念转变,都较之前有了长足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历史方位与发展任务发生了改变。处于新发展阶段,即将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各领域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新时代,如果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奠基石,那么,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则是"中国之治"的战略课题,是彰显制度优势与提升治理效能的必备课题。"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内涵与规律,深入把握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把握核心要义三方面内容,对于全面理解法治内涵,拓展法治中国之路径具有基础性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维稳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蕴含着法治道路践行的本质内容,彰显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科学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向导。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开启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提出要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科学内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基本国情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进一步推进法治理论的创新,丰富其内容,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全会指明了一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道路,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6.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深化"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尤为关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置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审视,探索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体制创新和党的领导为原则,规划以文化作品、传播者、受众、场所、榜样、形式和国际话语"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总结出的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亦能体现法律基本原则、积极引领社会良法向善的中国特色法治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的建设成果。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并非无垠之水、无根之木,它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共同发展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始终坚持用依法治国来指明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前进方向,以全面实现法治强国为最终目标,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为当前国家建设的重点。在充分尊重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发挥数字化时代的推动力,结合优秀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探索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为中国法治文明建设提供新动能,创造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法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的时候,我十分激动。这份文件站在中国发展历史的高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战略性、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将会改变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客观要求下的目的性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精神灌注于法治建设之中,使法治建设赋有中国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最具有中国智慧的道德文化注入法治体系,将道德权威转化为法律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道德基础。通过对融入关系的理解及融入的范围、融入与转化、融入方式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简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发展轨迹、时代要求及基本路径,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和护航。我们党领导人民历尽艰辛,在长期奋斗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紧紧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着力在结合、落实、升华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教育法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正>"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系统论观点与方法论,明确指出了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首要位置,从而抓住了"中国之治"的根本问题,开启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化建设新征程。一、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传统制度划分的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  相似文献   

14.
法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对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理论创建、理念宣传、政治保证及法律实践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由于法治供给侧矛盾突出,怎样将宪法和法律文本上的原则和规则落实到现实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根本阐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理论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具体实践始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政策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正式确立的标志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与国家虽然存在区别(这种区别最集中地体现于"社会喻于利,国家喻于权"),但两者存在着唇齿相依的互构协同关系,完全可以形成理想的"强社会一强国家"治理模式。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之治"经验的成功总结,又是"中国之治"未来发展的社会基础。我们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思想理念,坚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众多有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观点、新理念、新举措,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法治思想,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法律基础。一、法治意义新认识法治是人类的梦想。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追求具有普适性的法治理想和目标的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就是指与世界上现存的其他法治模式不同的一种法治建构模式。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下,立足中国的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具体说来,其标志应体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坚持走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之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对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是法学教育肩负的重要的历史使命。(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法治工作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建设者,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决定》要求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中国之治",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其历史演变,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深入理解其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其正确方向,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发展,全面系统地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的愿景令国人无比期待和振奋,这样的目标也让我们备感压力和责任。"天下之治赖纪纲","法者,治之端也"。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