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单元涉及当今世界的特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世界多极化、时代的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通过学习该单元这些知识,同学们要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全球性问题,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导,思考人的“公共性”品质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分享、合作、共赢、包容”,其内涵包括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生态建设等思想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人的培养赋予了新理念: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个体性,弘扬主体性,但更要培养人的公共性,塑造人的合作品质和共享、包容意识。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对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品质的培养,超越以往教育中个体性和主体性的过度弘扬而产生的对公共意识的遮蔽,让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和“休戚与共”的忧患意识,确立“仁爱相遇”的他者思维,建构“生命互涉”的共存品质和“命运与共”的全球视野,培养具有公共精神、合作共赢和共享品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精髓、要义和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初心和使命,主动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主权平等、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不同场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创造性地继承和充分利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基于此,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智慧及实践路径,以彰显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发展机制的深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大同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的大国担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从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关联进行探讨,以期更好掌握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6.
爱国报国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内在统一关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生态理念、责任意识、和平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学校要紧扣爱国报国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统一关系阐明育人目标,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相辅相成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效培育青少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详细地阐述了其内涵。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为哲学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天下情怀为文化渊源,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促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劲动力,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名义,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回信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总书记生命至上的理念情怀,充分展现了总书记持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学校巴基斯坦留学生及全体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深感高兴、激动、振奋,深受教育、鼓舞、鞭策,深觉责任、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风险社会中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核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创造性地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该命题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中国政治理念,又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类哲学的发展运用。该命题蕴含的核心要义是共生思想。从源头梳理共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历史联系,从内容上把握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是正确理解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事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时代,国际舞台上最响亮的中国声音当属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世人的广泛认同与赞誉,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球治理及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1.习近平频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日益成熟2013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后的习近平首次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同志及其他共产党人在把握世界大势发展规律和汲取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领域展现了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传承性和当代实践性,彰显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崭新的思维方式、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明确的责任主体及主体责任。在实践和探索中,要深入理解命运共同体内涵,唤醒校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思维,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形式,坚持校企命运共同体高标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敏锐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坚定不移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其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3月23日,他首次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做演讲时强调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命运共同体不再是梦想,而正成为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各国应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合力,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政治新秩序。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国际组织、系列主场外交、多边峰会等场合提出打造各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纷繁复杂的外交局势在外交理论和治理体系上做出的伟大变革,也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梦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梦的目标所在。作为当下中国核心外交理念,它必将引领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科学构建国际秩序新格局,维护世界的持续和平发展。因此,分析研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内涵,并从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四重维度进行阐释,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全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出发,为解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生存危机所奉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一样,都是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两者既一脉相承,在哲学基础、价值追求和实现条件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延续和时代传承;又因历史坐标和时代背景不同,在科学内涵、目标构建和实现方式上有所差异。它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诠释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1年6月21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从内容上看,包括建立相互协商,相互理解,平等相待的“伙伴关系”;营造相互信任、共建和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谐包容,开放创新的“文明交流”;共建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体系”等五个方面。从理论特性上看,表现为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有助于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共建持久和平、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20,(4):17-2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于时代的潮头,以人类发展的广阔视野高瞻远瞩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马克思交往思想、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遵循世界全球化发展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回答世界发展之问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的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价值目标是为人类发展提供生存基础、生态公正和生态安全,从而彰显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基础性价值、共享性价值和安全性价值。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