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镃是南宋中期诗坛的一位活跃人物。他与杨万里过从甚密,堪称知音。他们的交游对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张镃虽未正式执弟子礼,但是内心一直师事杨万里,推赏其活法并努力摹仿;另一方面,杨万里视张镃为中兴后劲,尤赏其诗之“工”,由于他的鼓吹称扬,张铉诗名日隆。但张镃诗歌缺乏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表明他对杨万里的学习终究是取貌遗神。  相似文献   

2.
张镃词中的植物题材十分丰富,约占其现存词作的27.6%。从思想表现上看,张镃植物题材词与其闲适游乐情怀和感伤隐逸情怀关系密切;从书写内容上看,张镃植物题材词分为借物写事和直接咏物两种;从表现手法上看,张镃植物题材词一方面善用比拟,遗貌取神,另一方面虚实结合,空灵生动。此外,张镃词作对植物题材的书写范围也有开拓之功,主要集中在葡萄、簷葡、素馨等植物。  相似文献   

3.
快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  相似文献   

4.
王星 《天中学刊》2013,28(3):18-20
曾维刚《张镃年谱》首次系统考述南宋中期历史与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张镃的家世、行历、仕履、交游及文学等情况,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该著体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立足家族、时代与文坛,视野宏通,尤其注重发掘张镃在文学史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考辨细密,言必有据,文献扎实,结论确凿,体现出沉潜朴实、严谨求真、独立进取的学术品格,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应对难缠家长,最好的计策也是"伐谋"。当面锣对面鼓地直接交锋,是最没有谋略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形篇中,有一段精彩的关于制胜原则的文字,作为我们本文开篇最适合,原文是: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相似文献   

7.
孔子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浅研其意,人要趋于完美,就要有选择地从之改之.对待学生作文亦如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理智地教授和批改学生作文,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传统的全批全改的方法,只会有苦劳而没功劳,往往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很有道理。人嘛!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长处和短处,要做好自己就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曾指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意思是说: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向同行学习,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听课是教师间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新成路小学音乐教研组三位教师,在音乐课程区域诵读教材的校本研修中,将中华诗词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注重团队合作,互取所长,共同提高,从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11.
张自根 《学苑教育》2019,(10):38-38
教学可以说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持久战。孙子曾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要想赢得这场战争,攻心为上。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学生心理等于掌握了整个课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了解学习的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4.
张炎是南渡名将张俊的六世孙,他的曾祖张镃,是有名的词人,累官司农少卿,卜筑南湖,“圆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张镃诗、词、画都很有造诣,与陆游、杨万里、姜夔、史达祖都有交往,著有《南湖集》、《玉照堂词》,现存词八十余阕。他的祖父张濡,在宋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三月,奉命率兵戍守独松关,扼险以拒元兵。袭杀无使礼部尚书廉希贤、工部侍郎严忠范。入元后被杀害,家赀被没收。他的父亲张枢,号寄闲,“善词名世”,今存词九阕。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773—819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许多书、序、箴、铭和其他著作中,阐明了他的师道观点。 谁能为师?这是古今贤哲对教育提出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孔子提出“三行人,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里说明孔子主张学无常师,择其善者能者为师。韩愈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韩愈也认为人人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学生》2013,(11):28-31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人将各大学历届入学试题中的国文题目都搜集了拢来。我一数刚巧是一百个,这一百个国文题目可分析如下: (一)属于申义策略体的占百分之四十七,其典型的代表是:《孙子谓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不战而曲人之兵,战之善者也,试申其义》,《秦始皇论》,《救国以何者为先策》,《民维邦本说》。  相似文献   

19.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抗州)人。南宋初年名将张俊六世孙。张炎的祖先辈里有好几位词人,故其词学研究可说家学渊源。曾祖父张镃(功甫)、张鉴(平甫)均系姜夔(白石)的好友,张镃著有《南湖集》《南湖诗余》。祖父张濡、父张枢(斗南)确能词并“晓畅音律”。张枢著有词集《寄闲集》等。张炎亦著有词集八卷名《山  相似文献   

20.
理解是历史对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要求,在现实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各有其法,但本文是旨在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图示法,以便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争取达到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