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西方人物形象是中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塑造的西方人物形象,大多体现了善良悲悯,以及乐于探索和敢于斗争的良好道德品质。这些人物形象具有经典性、教育性、立体性的特征。然而中学语文教材在西方作品的选编内容上仍不够全面。因此,教材中西方文学作品的选编,应适当增加以西方女性形象塑造为主的文本;扩大选文的国别范畴,选择更能体现各国人民性格特征的西方作品;应重视西方选文的教育价值导向,注意外来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多方面影响,帮助学生理性看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目前中学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案例,探究家庭与学校沟通有利于家中转变教育理念,了解孩子成长,学会教育孩子,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个体精神成长的需要。现行基础教育语文教科书未能在乡土文化与青少年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乡土文化内容不足、内容结构失衡、相关选文数量不足、文体体裁单调,编制选文的方式单一、传承路径窄小。建构选文观,剥离乡土文化单独呈现,合理分布乡土文化并作分段要求,拓展路径深化生成,将有利于教科书乡土文化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了解中学生心理,对《小溪流·成长校园》选文有独到见解;如果你是一位作者,想写稿想投稿却苦于不清楚《小溪流·成长校园》整体风格;没有更多如果了,因为现在机会来了。无论你是学生、老师还是作者,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了解中学生心理,对《小溪流·成长校园》选文有独到见解;如果你是一位作者,想写稿想投稿却苦于不清楚《小溪流·成长校园》整体风格;没有更多如果了,因为现在机会来了。无论你是学生、老师还  相似文献   

6.
高校生命观教育实践若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必须结合本校具体实际,编写结合自己实际校情和学生情况的生命观教育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也有利于学校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成长动态。编写校本教材要坚持开放性、针对性、自主性、普遍性、实用性等原则,要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内容和事例论证等。  相似文献   

7.
史海霞 《现代语文》2004,(10):30-30
文言文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更灵活简练。为此,新教材(2000版)在高一阶段加大学习文言文的力度,文言文几乎占选文的一半。但是,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说兴趣甚微,往往文言文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至于文言文背诵,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文化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学生在这种新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成长,形成了新一代特有的精神面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德育工作滞后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至于教育手段基本上停留在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的文化环境中,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却是九十年代的青少年.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产生了某种情感隔膜甚至于思想冲突.因此只有了解当今中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了解对他们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实现双方文化的沟通,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教材应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语文教育,实际就是一种精神培植。语文教材要选编那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化品位的“精品”,淡化政治思想教育的选文意识,注重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关睢》、《氓》、《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别康桥》等歌咏人世至爱真情的篇章应多多入选,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提升生命的美学价值。新编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已经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学者们厚重的作品、深邃的思想及其独具魅力的人文情怀,尤其适合对当代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否要加强,最具体的体现形式就是语文教科书中文言选文的比重是否要增加。而文言选文比重增加与否,则会影响语文教学内容。当然,文言选文比重增加还涉及到选怎样的文言文,怎样教这些文言文等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语文教科书中现代白话文的比重。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于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母语教育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发展的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社会、学生和课程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先生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有一系列论述: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要有一定的数量,要分清类别,区别对待;教材体系要有利于减少头绪,突出重点,要有利于联系生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要首先安排教学的总体结构;要高度重视文学教材和文言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2.
陈伟国 《江苏教育》2022,(91):78-79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文化课程,需要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需要发挥其德育教化功能,实现学科育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也是学生认知世界养成、人格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明确德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把德育融入智育之中,积极地将德育思想融入思政课程中。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从四个维度促进德育理念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达成高中思政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反思一:选文的问题白话和文言的两组选文,第二篇都是着重在文学性。而从今年选文看,白话的“灯笼红”和文言的“秋寻草序”,都把这种文学的经典性凸现了出来。其中的“灯笼红”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取材渐渐偏重于所谓的文化散文,把那种故作高深,以大言欺人的散文视为佳作,而平实的记人叙事的佳作反被视为是没有思想深度的浅薄之文予以摒弃,所以,“灯笼红”这一选文,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彩进 《语文天地》2011,(24):25-26
中学文言选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人文心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文言文学习只停留于字词解释、句式把握、课文背诵层面,而对文言文所具有的其他价值比较忽视。这种机械的记忆方式,使得文言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造成学生在长期的机械学习中,渐渐远离语文。因此,如果我们反观中学文言选文的价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了解中学生心理,对《小溪流·成长校园》选文有独到见解;如果你是一位作者,想写稿想投稿却苦于不清楚《小溪流·成长校园》整体风格;没有更多如果了.因为现在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了解中学生心理,对《小溪流·成长校园》选文有独到见解;如果你是一位作者,想写稿想投稿却苦于不清楚《小溪流·成长校园》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7.
莫莉 《现代语文》2007,(4):101-102
一、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生命对话 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选文不仅蕴涵了作者的生命情感、意志、认知、希望、信念、追求和精神,而且当师生对它进行解读时就蕴涵了师生活的生命体的各种体验。作者对文化有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在对象化的选文文本中。教师对选文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不同于作者和学生的生命体验,他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考文言文复习,师生最头疼的就是课外文言短文的选文,很多学校在复习时,一些教师对选材的盲目性、随意性,往往选择十分艰深的课外文言文让学生练习。因为试题选文漫无边际,使学生对文言短文的学习要求无从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时失去方向,多走了不少  相似文献   

19.
美的教学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富有生命情感的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野。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与美的境界相违背的现象,教学过程缺乏诗性智慧和美的意蕴,给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了解、关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非美”现象,剖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改进教学,达成教学美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高考文言语段选文特点 了解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基本特点,就能在阅读及做题中有的放矢,缩短考生与选文的距离。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短文,几乎无一例外均选自人物传记散文。其主要特点是:①内容比较浅显,文笔较为流畅,很少用历史典故,大多不需要了解历史背景,符合《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