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大致经历了初步创建、逐渐提升再到有效增强的发展历程。当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西方国际话语霸权的压制、现行国际规则体系的制约以及自身国际话语能力的不足等多重挑战的同时,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趋向成熟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辩证分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形势基础上,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主要包括: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高话语内容质量,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话语传播方式,促进中国话语国际认同;完善话语传播机制,增强中国话语传播合力;培育话语传播人才,壮大中国国际传播队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教育对外开放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呼唤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在话语质量、传播效果、国际话语权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应系统反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主线和基本面,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增强话语自信、提高话语质量和拓展话语传播方式为着力点突围破局,开拓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实践与时代之必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思想凝聚力;加强理论浸润,发挥价值引领力;创新传播手段,提升话语感染力;讲好中国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要拓展理论视野,增强话语体系生命力;构建理论体系,增强话语体系自信与互信;立足中国现实,把握构建话语体系主动权;放眼全球,扩大构建话语体系国际影响;优化传播途径,实现话语体系有效转换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体现,其国际传播能以多元文化格局解构西方话语霸权,以中国式治理方案应对全球治理困境,以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面对当前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存在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叫响难信任”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通过构筑中国话语解释力、壮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增强国际舆论引导力、提升中国实践公信力等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际话语权呈现出由综合国力所决定、为核心价值观所规定、受传媒所操纵的建构逻辑。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提供了根本建构基础,西方霸权对中国进行的"话语解构"是面临的最大挑战,西方话语的祛魅与国际话语场中议题的更新则为中国带来新机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未来的建构目标。进行中国价值的世界表达、展开中国故事的现代叙事以及实现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应是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燕  陈琳 《中学生英语》2023,(1):97-105
对外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是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提出,对外学术话语体系包括学术话语的内容生成、国际传播模式以及传播反馈机制等三要素,且三者构成有机联动整体。话语内容生成为体系的基础,传播模式构建为体系的发展路径,两者直接影响话语传播效果,而效果所形成的反馈机制为传播模式和话语重构提供参照,成为修正体系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对外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提高对中国实践与问题的学术阐释与话语创新意识,而且需要运用以国际传播效果为导向的学术译写的传播媒介,采取融合媒介传播模式,建立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以进一步提升对外学术话语的国际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立。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弱化现象。以语料库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中外话语特色,并以拉克劳与莫菲的话语理论为指导探究翻译弱化的原因,由此指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在保留自身话语特色的同时,还需采取"融通中外"的方式增强话语受众意识,使译文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各国在外交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在讲述国家故事、发出国家声音的过程中传递自身价值观念,针对中国价值观的独特话语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话语体系在应用过程中的多样性,分别从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与学术交流等层面进行了分析。随之从路径角度分析了中国独特话语体系应用方式,提出中国应当重视国际传播,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利用文化底蕴与"活载体"进行国际传播与人际传播。最后分析了传播中国独特话语体系的机构,分析了孔子学院与不同驻外机构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世界上持续良好发展的新经济体之一,在获得巨大发展成果的当下,仍需面临在国际舞台上重塑大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解决"失语""弱语"问题等重大挑战。"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为我国打造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要依托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影响力,助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并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反哺文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借助话语载体有效传播到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我国执政规律和发展方向的认可度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12.
为增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成就的国际传播,文章由新结构经济理论探索符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GIFF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推演和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九”进程、“义教工程”和“全面改薄”经验案例。面向未来,利用GIFF框架讲好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故事的关键在于:开发和迁移GIFF分析框架,提升“媒介”的话语能力;融通GIFF构建普适价值观,增强“教育故事”推广的话语权利;基于GIFF国际受众视角,主动构建“价值”传播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3.
程赞 《思想教育研究》2022,(12):114-119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事关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步骤,是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西方涉华负面舆论影响的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国际形象传播,在百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长期以来,仍受西方传播资源垄断、话语霸权挤压以及敌对势力污名化行径的不良影响,使得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面临很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传播资源,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拓展传播主体,创新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作品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敌对势力的污名化行径展开有理有据的斗争,全面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工作者应尽之责,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大国应为之举。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其发展水平俨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导思想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原则在于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必然要求在于要具有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核心价值国际化传播面临文化差异、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挑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传播应坚持三个原则:提升内容的深度和内涵;摒弃对外封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外宣传力度;面对西方主流价值冲击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的稳定性。建立具有国际特色的叙事话语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丰富表现力、创造有利于国际化传播的叙事环境,有效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传播中国形象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汉语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密不可分。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重要媒介,肩负着向汉语学习者输出正面中国形象的重任。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的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文章基于对当前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人物自塑与话语建构的考察,借鉴中国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研究,探究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7.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课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实现引领民族复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新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话语权,更有效进行全球治理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针对这一时代课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构建国家形象的不同需求特征及制约因素,探讨了国家形象的构建及影响,提出了构建国家形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传播话语体系仍旧是当今中国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参照系。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话语建构的典范,《西行漫记》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其发表也“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通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实现了自身正面形象的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说《,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和埃德加·斯诺两者共同建构话语开展政党形象传播的具体实践,双方以《西行漫记》为载体建构了认同聚合的传播关系、增强了话语主体主导力,形成双向共振的议题设置、优化了传播话语引领力,建构情感共融的话语方式、增强了传播话语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西方意识形态传播渗透争夺的主要阵地,高校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时空场域和技术话语、文化价值渗透与多样社会思潮、青年个性特质与教育主体差别、主流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等四重维度的困境和挑战,可从坚持党委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引领、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协同机制、增强意识形态传播渗透辨别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工程等五个方面探索教育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