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改革的创新,也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要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则需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二者在育人主体、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将网络技术应用其中,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加强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1]),同时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手持、智能识别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推进,网络思政教育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网络思政意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此趋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符合当今高校育人工作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文章从当今时代需求、理论依据、原则规定及路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社会,我国学生面对各种国外文化思潮,对其思想政治意识造成了一定冲击。基于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而学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着思想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的功能,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应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二者良好互动和协同发展,可以有效培养爱国之才。由吴长锦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之路的学术性专著。作者首先从核心概念、内涵、范畴及本质四个方面,界定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理论框架,详细梳理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势之所趋,带着“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实现”的三重追问,着力探究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安排与理论基础、现实需要与自身优势、实践路径,旨在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优势,协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阐明树立大思政实践育人理念,阐述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创建高职特色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共建多维立体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构建“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总结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大思政实践育人成效,以期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路径的探索需要各机构与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共同配合。既需要学校在宏观方面予以支持,也需要思政教师和其他专业课老师、教辅等相关人员的协同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领导管理、运行监督、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构建,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二者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3.
“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源自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基本条件源自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直接原因则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现状。在“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理念下,要以“三对接五合作”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合作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设思政课教学创新机遇;以“三结合五嵌入”推动理论引领、实践养成、文化熏陶一体化建设,打造思政课大教学合力;以“三创新五项目”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必须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形成合力,从而实现课程育人功能的优化.通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协同育人能力,加强协同育人资源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崔楠  郑铭文 《辽宁教育》2023,(10):80-84
课程思政的出现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把思政课的教学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二者的本质与关系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高校应明确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耦合机制的价值与意义,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就是要建立以思政课为主导、其他各教育要素共同育人的长效协同机制。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采用分众化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改革,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完善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同质原则和善用“大课堂”“大平台”和“大师资”作为着力点,在具体改革中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建立三级分众化教学体系,以课程教学目标为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党建引领下的‘双循环’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是北京市商业学校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服务超大城市运行管理和高品质民生需求,与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育人的教学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通过“双循环”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路径、评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果在育人理念、育人机制、数字化创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构建并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双循环”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有利于思政教育融通育人实现多要素协同,优化并创新育人路径,融入线上线下全空间,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办学治校全方位,有助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逻辑出发,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融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从理论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根相融,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融通;从实践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并进、同向发力。立足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入党史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坚定学生的历史自信,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二者的协同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育人目标的同向同行、育人途径的互融互通、育人标准的相互辉映为二者的协同育人提供了实践可能。为充分释放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育人效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理应从顶层设计、过程培养、方法创新上精准发力、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由个人发展、教学建设和育人制度组成的高校思政课育人体系三重逻辑.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推动知识完整发展、能力综合发展、素质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数字技术建设,构建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创建有利于培育思政课教学生态的协同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