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举制的废止,现代教育制度开始逐步确立.但由于教育普及率、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关系、教师地位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致使"教育救国"思想破灭.我们从中应吸取教训,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们不能不冷静地审视我们的教育,深刻反省我们的教育责任. 前段日子,有一项关于农村学生人数的课堂调查.我校是镇中心小学,但周边乡村的学生却占多数.可当时全班竞无人举手,只有不少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最后,在几个城镇孩子"你就是乡下的"那充满蔑视的检举下,有些乡村孩子才迟疑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3.
借鉴"超市经济"理念强化高职教育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以社会经济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的思想,并要求各院校贯彻.我们南通纺院已从观念上、行动上走在了前面,而且已产生了社会效益.我们认为:必须把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开放性、可选择性和竞争性的教育服务.我们鲜明地提出了"借鉴'超市经济'理念,强化高职教育市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课改如一夜春风来,局面如万树梨花开.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我们热中于满腔热情地探讨学生问题,开始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任何教育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透过教育现象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人性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文通过理清"经济人"假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及其意义,考察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晓珊  戚万学 《教育研究》2021,42(10):45-61
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重塑教育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技术的教育应用的逻辑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背后的原理决定的.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本质上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技术重塑教育本质上是技术重塑了"进行教育的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发现、捕捉和利用是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起点.单一的技术要具备重塑教育的力量需要经过一个组合进化的过程,由单数技术、单体技术走向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教育的重塑本质上是"域"的更替,是新域取代旧域的重新域定、重新定义教育的过程.教育会随着技术的进化出现结构的变化,改变教育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等整套安排,重构教育系统结构.教育变革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教育被技术重塑的过程中,技术将逐步代替我们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演变为教育变革的阻力,教育技术的革新并不必然等同于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试图运用马克思的某些概念和理论,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文化学等不同角度展开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批判研究,这不仅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为我们多视角地研究当代教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肯定,多一份爱,让"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视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和舒展学生的个体生命,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必须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发展.通过对人之生命的历时和共时形态的考察,我们认为走向“类生命”是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弘扬教育传统?一言蔽之,我们的批判应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11.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公立学校、公共教育等概念新近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通过梳理公立学校及其相关概念演变的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公立学校是国家拨款建制、政府经费维持的学校"这一基本观点.时下,人们对公共教育概念众说纷纭.我们应当把握公共教育的基本尺度,公立学校与公共教育在本质与内涵及其外延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私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组织形式的变迁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综合反映。私塾在现阶段的重新出现反映出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思这种教育组织形式出现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改进当前的学校教育,并对教育未来的形态作出预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发现,真正的教研追求的不应是为了得出一个什么新的改天换地的教育规律、教育真理,而应是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教育行为的省察与反思,进而优化我们的教育行为,生成教育智慧.但是,没有教师的积极有效参与,没有相应的教研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来支撑和保障,课改是难以想像的.新时期的教研工作必须立足于行动研究,从解放教师开始.  相似文献   

15.
"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效应。在教育上,"马太效应"表现为优势教育资源的统整和集中,因其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澄清"马太效应"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作用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马太效应"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上则有助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政策,建立平衡的教育机制,并通过推进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公平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最大程度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但赏识教育无节制和不正确地运用,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另一种危机——批评、惩罚教育的缺失。我们不能忘  相似文献   

18.
惩罚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旨在控制某种不良行为.惩罚是从一定的教育目的出发,利用学生犯错误这一良机,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虽然它有时要借助于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他们改进自己的行为,以便能理解规范,自觉地遵守规范,维护校园、班级的良好风气.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惩罚有一个严格的尺度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惩罚呢?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点应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9.
"教师成为研究者",投身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师的自觉行动.然而,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在学校教育科研的浪潮中,"李鬼"的身影随处可见.不赶走这帮"李鬼",不但不能达到以科研促发展的目的,而且对于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也是百无一利的.这里,我们不妨让这些"李鬼"显现原形.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混同使用,概念不清的现象.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概念起源背景上的不同与研究领域、范围上的差异.在承认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存在显著差别,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