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上一节“发现朋友有缺点.该怎么办”的五年级口语交际课。当我让孩子们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朋友时.孩子们的灵感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朋友像一把伞,当你在风吹雨打,感到无助时,是它给你遮风挡雨。”有的孩子画了一面镜子,说:“朋友就像镜子一样,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警惕着自己。”有的孩子说:“朋友就像一瓶酒,越陈越香醇,越陈越珍贵。”……看到孩子们智慧火光的闪烁,我立刻顺水推舟,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要是发现朋友有缺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时常外出观摩听课或讲课,见多了台上天花乱坠,台下静若止水。前不久亲眼目睹在一堂小学一年级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急得都快哭了。一年级,可是童言最“无忌”的年龄呀!这一幕不禁让人深思: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在逐渐浇灭他们“张开嘴巴”的热情?是什么使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一上课就变成了偃旗息鼓的“小老鼠”?新课程改革的胸怀是如此广博,而我们的孩子却更加畏首畏尾。  相似文献   

4.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后有些不高兴,平时有说有笑的他,独自走进了自己的房间。细心的我发现了这一情况,知道他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我把他叫出来,说:“宝贝,今天怎么不高兴啊?”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嗫嚅着说:“爸爸……今天我们考试了。”然后他小声地对我说:“爸爸,如果我考得不好,你能不能说我呀?”我知道孩子话中的意思,说:“没事,你说吧,爸爸不说你。”  相似文献   

5.
玄亿 《家庭教育》2009,(6):23-23
杭州一读者来电说:也许孩子从小在“温室”长大的缘故,她的意志力特别薄弱,做事常常三心二意,怕吃苦。比如学东西,总是不能坚持到底,学一段时间以后就不愿意学了,原因是不感兴趣。孩子小的时候我不当回事,觉得长大了就会好的,可现在六年级了,仍旧如此。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日前,据《楚天金报》披露,小学生的“占坑班”让孩子、家长苦不堪言。有的小学生二年级“上了这条船”,三年级就戴上眼镜,六年级四个月内经历七次“奥数”竞赛,身心疲惫。家长抱怨“一个孩子上培训班,全家跟着受累。没有几十万元就没有好的教育”。但花大钱就能买到好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7.
马淑美 《家庭教育》2008,(11):33-33
山东胶州一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学习挺好的。有一件事情始终让我们不太舒服。就是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一样,而我们父母的话在他那里简直一文不值。是“废纸”一张。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做家长的究竟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8.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研究》2006,(5):52-53
问:我的小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她的同学有些上了不少的兴趣班。我们觉得孩子应该有玩的时间,不能太累,如果孩子班上得多了,就没有了玩的时间。但是孩子却好像不这么看,那天她问我为什么她的同学都上兴趣班,我们却不让她上。您说我们应该让她上吗?  相似文献   

10.
常闻同行及家长们抱怨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阅读兴趣禁不住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诱惑,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呢?为此,我从二年级开始尝试“逼”孩子们去阅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陈艳 《山东教育》2014,(1):106-106
那天,我刚上完三年级音乐课向办公室走着。突然有两个一年级的孩子跑过来说:“陈老师,下一节是我们班的音乐课,能先让我俩上台表演吗?”看看她们那充满期待的稚嫩的小脸,让我想起了周二给他们上的第一堂音乐课——《你的名字叫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为什么我的建议常被孩子拒绝? 我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了,他似乎对我们的各种指导和建议都产生了抵触情绪。爸爸对他说:“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你也应该看一下!”儿子说:“你看就行了,我觉得我没有必要看。”有一天早晨我说:“今天外面很冷,你要穿厚一点儿。”儿子却说:“一点儿都不冷。”而且穿着很薄的衣服就出了门。我们都是出于好意给孩子提出建议,却遭到孩子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看着三年级的孩子在科学课堂上探究着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再比比六年级的孩子,我突然发现.在三年级孩子的面前,那些个子高高的大哥哥大姐姐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论思维,三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发散性思维还是创造性思维都要比六年级的孩子丰富:论动手操作,三年级的孩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尝试的勇气,成功了固然高兴。失败了他们也不气馁;论发言,三年级孩子更能从真实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和家长谈过多少回了,家长会上讲,家长学校里讲,有时还和家长个别交流,可仍有许多家长对我们园不教拼音的做法不理解:“许多私人幼儿园都在教,你们为什么偏偏不教呢?孩子多学点,上小学不就轻松多了?”果真是这样吗?据我们了解,小学一年级老师并不赞同幼儿园教拼音。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掌声响起来     
三年级硬笔书法比赛刚结束,负责收作品的徐明同学说了一句:“老师,你看这是张小伟写的。”“肯定又是一团糟!”对于这个无药可救的孩子我不抱任何希望。当我漫不经心地拿起张小伟的书法作品时,立刻愣住了,这是他写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张小伟这个因智力问题从没有完成过作业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今天如此出色?  相似文献   

16.
“听”出来的感觉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的“认识周长”这节课时,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后,拿出了一片树叶,问道:“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你们有办法吗?  相似文献   

17.
蒋仙霞 《教师》2011,(30):15-15
迈克·默多克说:“人不能决定命运。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那么,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作为一个一年级老师,我们又该如何让学生在最早的学校生活中养成一系列的好习惯呢?现在就把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  相似文献   

19.
是啊,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说,好孩子是“选”出来的。原因无他,就在于那一瞬间的触摸。一个安详的下午,我正为孩子们作业的收交烦着呢。三年级的孩子刚从低年级升上来,一如“刚断奶”的婴儿,各方面还是“嗷嗷待哺”。如,作业的格式,背诵的要求等,仍然需要老师一句一句的“呢喃”。  相似文献   

20.
下午课问,我从初一年级的教室前经过,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李校长,李校长!”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女生。我俯下身子问道:“有什么事吗?”她仰着脸对我说:“我想问您,为什么我们表演的时候,您不看完就走了呢?”“嗯?”我没明白她的意思,“能说具体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