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和环境     
事物,是指文章中所涉及的一切物体和现象.它可以成为文章所叙写的主要内容或对象,也可以构成某一事物活动的环境。环境,是指文章中各种事物的构成情况,是人物活动或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具体场所。任何文章都要涉及一定的事物和环境。文章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或事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社会形势、特点和时代风貌等。自然环境,是指人  相似文献   

2.
小语第九册第三组教材由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草原》,阅读课文《田寡妇看瓜》,独立阅读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写例话”“事物和环境”与基础训练3组成.这是一个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的教学单元.“事物和环境”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这一组课文,要让学生弄清文章中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所讲的事物产生于什么环境之中,这个环境有什么特点,事物和环境是怎样连系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要联系具体环境去理解事物.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事物  相似文献   

3.
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哲学概念。前者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者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我们知道,无论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它固有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这种客观规律,当它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是自发地发生作用的;这时,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受着客观规律的支配,也就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处于“必然王国”。(王国,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用的一个比喻词,是指领域  相似文献   

4.
事物之间无条件地存在着联系,主要是指事物之间不论在什么条件下,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含义一是指联系的普遍性,即一事物的内部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二是指联系的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论人们同意不同意,喜欢不喜欢,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都客观地存在着联系。人们既不能因为高兴而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因讨厌而任意消灭事物…  相似文献   

5.
对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人文关怀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里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种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人性”的观念,一种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在西方,人文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的思想理念。而在中国,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引自《辞海》)。  相似文献   

6.
一何为教育?《教育大辞典》“教育”条目释文为:“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和谐“?和谐”,希腊文harmonia,指“联系、匀称”,即“事物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1]。简单说来,和谐是一种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多重、复杂的关系,之所以成为美,是因为这样的关系中存在着和谐。和谐可以说无处不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都存在着某种和谐,其中人自身的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如何促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  相似文献   

8.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因月日都是九,故日“重九”;古代阴阳五行中九属阳数。故又名重阳。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习惯.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编写,作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试用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版,以下简称《原理》)在第二章第二节中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之后,解释说:“物质是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所普遍具有的共性,它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对此,我有两点疑问:第一,物质是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所普遍具有的共性的全部,还是共性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这门科学也从国外传入了中国。公共关系虽然属于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范畴,但它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职能和传播方式上却有交叉,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调节和帮助对我们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共关系所说的社会环境,是指“社会中影响某个组织并反过来又为这个组织所影响的部分”。不仅是指事物,而且也是指人更主要指社会组织的公众。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社会环境平衡的调节机制。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反过来,社会组织又影响、改造着社会环境,特别是能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学观察就是对观察对象的精确描述,观察能力就是能够对观察或研究对象从多方面感知并进行精确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事物和性状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因此我们一般可以用性状来转指事物。其实,事物同样也可以转指性状。这种转指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当事物转指性状时,两者存在着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NP1像NP2一样”之所以独立成句,其主要原因也就在于事物和性状两者的转指。  相似文献   

14.
浅析幼儿园和谐心理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开辟了竞争环境。教育界,展开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问题的讨论。 竞争是社会乃至大自然的客观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经济活动和各种社会现象中,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商品经济中,  相似文献   

16.
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该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事物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见〔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作者认为,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维等等,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二)事物本来是“合二而一”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就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书物。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研究“合二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一词,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按照唐朝学者孔颖达的解释,这里的“人文”指的是“诗、书、礼、乐”。《易经》中的所谓“人文”,是指文学艺术以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典。拿今天的话说,“人文”实际上就是精神文明,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中学部分学生之所以后进 ,是因为他们都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心理学》认为 :“情绪和情感是指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实践证明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能够推动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 ,并且取得丰硕成果 ,它是一个人的精神能源。而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的干扰者和破坏者 ,严重的能使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实践活动。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使后进生存在的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成为合格的职高生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在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而在同类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必然存在着某种“不变的语法”。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主要是运用二元对立的原理和深层结构理论对《孔雀东南飞》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格?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卷”都指出 ,人格也称个性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认为人格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辞海》对人格的定义是 :“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在人格主义哲学中 ,指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惟一真实的存在 ,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 ;在心理学上 ,即个性。”从上可见对于人格概念的理解。那么 ,什么样的人格才是健康的人格呢?对此 ,不同的人则见仁见智。马克思主义认为 ,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