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乐透彩券乐透了全台湾人的心,人人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了吗?"有一天,国小五年级的女儿看我紧盯着电视上公益彩券抽奖节目,问我:"妈,你买了吗?"见我点头,她竟皱起了眉头质问我:"你为什么要买?你已经很幸福了呀,干嘛还买?"她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惊讶,我问:"妹妹呀!买不买彩券和幸不幸福有何关联呢?""妈,你不是常说,上天待每一个人都很公平的吗?他在这里少给你一点,就会在别的地方多给你一点……"没错!因为女儿出生时脑部受了一点伤,所以在IQ上比同龄孩子差了一  相似文献   

2.
生日     
我把刚买的蛋糕放在餐桌上,进卧室与妻商量红包的事.正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三岁的儿子拿着一块蛋糕往嘴里塞着,搞得脸上手上都是奶油.我一看急了,一巴掌打掉儿子手中的蛋糕,吓得儿子哇哇大哭,母亲见我发脾气,站在一旁像做了错事的孩子:"是我给他切的,我以为……"我没好气地说:"你以为,你以为,你老糊涂了是不是?这是给张书记儿子过生日的,要一百多块呀!"  相似文献   

3.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是一个六七岁样子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面说,一面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相似文献   

4.
被生活所误     
糊涂活了26岁,被生活误导了27载。小学时候不喜吃鱼,爸爸对我说:"孩子,鱼吃得越多能让人变得越聪明。"我置若罔闻。一次老妈做出了很有些特色的火焙鱼,我与老爸协定:吃一条鱼5毛钱。结果,当月老爸的私房钱宣告破产,从此对吃鱼一事噤若寒蝉。大学里,我自以为禀赋过人,主动把鱼让给学友们吃,并以老爸之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官员中,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老兄,你没上关帝庙拜拜啊?"在各大医院的病房里,病人之间最关切的一句话:"你可千万别忘了给主治医生送个红包啊!"春耕时节还没有到,农民嘴边就常挂着一句话:"听说,今年这化肥又涨价了。"在一家服装厂的布告栏里,最常写的一句话:"今晚加班。"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的"美食哲学家"布里亚·萨瓦兰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这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货真价实"的话,那么对一个民族而言,则更是恰如其分。嗜好美食且在餐桌前留连忘返,是高卢后裔和龙的传  相似文献   

7.
黄怡 《文化博览》2006,(12):42-44
假如你是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于1999年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求学路上,他曾向三位年轻老师请教前面路途的选择--第一位老师建议他申请奖学金到康奈尔大学接受教育,第二位老师主张他贷款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第三位老师则鼓励他娶一位富家小姐,然后到哈佛深造.如果你是蒙代尔,你会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8.
易子而教     
许多家长说拼命工作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于是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为孩子请家教.于是你不必再费心教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在学些什么,责任全推给了老师,只有当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才有明显的反感,或青或白地训一顿,再说一遍:"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全为你!"孩子可能冷不防冒出一句:"是为我吗?是为你们自己吧!"你则可能气得七窍生烟、涕泪纵横,因为你忙不是为自己,你自己也不想忙,你苦死了,既然不是为自己,当然是为孩子、为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看到有这么一句话:"一座城市令你念念不忘,大抵是因为,那里有你深爱的人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我想说的是,乡村之所以令你念念不忘,一定是因为,那里烙印着最真最纯的记忆。你懂念念不忘的感觉吗?那是一种随时随地的牵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想起那个可亲可敬的小村庄,你心里就溢满了温情。在梦中,你的乡村是深蓝色的城堡,安静、深远。有时候,你还会因为念念不忘而辗转难眠,一定要回那里一趟,一颗飘着的心才会踏实下来。我的乡村在辽阔的冀中平原,祖先世代都生活在那里,已然扎下了深深的根。老人的故事里,经常会出现"你爷爷的爷爷"如何如何。祖父指着院子里的大树说:"这棵  相似文献   

10.
儿子想做官     
儿子学习很好,我问他:"大学准备念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你不觉得搞政治很没意思很枯燥吗?"我说。儿子笑笑,望着我说:"那是你没当领导。"儿子的话让我脸红,我在机关混了一辈子,还是个小科员。儿子说:"我是有理由的。我不喜欢做饭。"我纳闷:"当领导跟不喜欢做饭有什么关系?"儿子说:"据我调查,你们领导一周之内在饭店吃了十八顿。十八顿说明了什么?说明除了中午和晚饭不用在家吃以外,还有四天早晨也不用做早饭。"  相似文献   

11.
理想的瘤子     
某日,班会课上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想。副市长的孩子说":我的理想是当人民公仆,因为我爸跟我说,孩子啊,以后要做就做人民公仆,你看你爸楼子、车子、票子、女子一个都不少。"煤矿工人的孩子":我的未来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走我爸的老路,走我爸的路做人没有生命保障。"摆地摊下岗工人的孩子:"我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城管,既可以吃拿卡要,又可以打人踢东西。"  相似文献   

12.
最近,老领导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了几句话,使我受益匪浅。这几句话,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潜规则"——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不要拼命去求人,有时想得越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等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会意想不到地属于你;感觉把握性不大的东西,还是要顺其自然;人的进步与发展是相对的,该是你的东西终归是你的,不要强求。第二句话:压抑自己没必要,奉承巴结也没必要。乡下与城里、  相似文献   

13.
深深 《文化交流》2017,(2):12-15
正年前的公益相亲会春节放假,中午11点陈玉婷起床摸出手机翻看微信。她迅速浏览了十几个"一周CP"群后,在其中一个发了一句话:今天的任务是一起吃牛肉面。与常见的聊天群不同,这个群里只有三个人:一位男生,一位女生,还有陈玉婷自己。没过多久,男生回复"好的",女生发来"OK"表情。这是陈玉婷第三天给这对撮合中的准情  相似文献   

14.
秘诀     
这是件真实的事。一位老农用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历经十年寒窗,大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二儿子考上复旦大学。报社记者得知这个消息,赶到这位老农家里,问他教育子女有什么"秘诀"。老农说:"有啥秘诀?咱是庄稼人,种庄稼嘛,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实打实。"对待孩子,也得跟种庄稼一样。说穿了,不是我教孩子,是孩子教我。"记者又问:"怎么个教法?"老农说:"这就简单了。我只上过两年学,大字也识不了几箩,怎么教孩子?教不了孩子,咱就调个个儿,让孩子教我。白天,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晚上回家就给我讲一遍。我不懂的就问孩子,孩子答不上来,就  相似文献   

15.
假如你是罗伯特·蒙代尔罗伯特·蒙代尔于1999年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求学路上,他曾向三位年轻老师请教前面路途的选择——第一位老师建议他申请奖学金到康奈尔大学接受教育,第二位老师主张他贷款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第三位老师则鼓励他娶一位富家小姐,然后到哈佛深造。如果你是蒙代尔,你会如何选择?最终,蒙代尔选择了贷款去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同样面对经济压力,我们今天大学里的贫困生的选择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给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回头见     
"亲爱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医生曾经告诉我说,如果我去您那儿吃煎饼,您会很高兴。我非常想去您那里做客,但是没有时间,一会儿是化疗,一会儿是放疗……也许,您可以来看我——如果这样,我会很高兴的……"这是一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俄罗斯孩子写给总统普京的一封信。这个孩子名叫季姆卡,他因患有严重的白血病而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来,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医生不得不建议把他送到莫斯科接受治疗。因为季姆卡不愿意前往莫斯科治疗,医生们于是骗他说:"在莫斯科可以到普京总统那儿去吃煎饼。"就这样,有关普京总统会请吃煎饼的想法在季姆卡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到了莫斯科一家医院后,季姆卡很快就给普京总统写下了上面那封信。信发出后不久,季姆卡收到了一张贺卡和一辆遥控小  相似文献   

18.
面临女儿的"中考",我却接到杂志社出国开笔会的通知.老同学打电话来,坚决反对我在这么关键时刻外出,还说她孩子"中考"时,她和她老公整整请了半个月的假照顾孩子,如果孩子这次考不好要恨你一辈子的;女儿的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更是大加反对,说你这个当妈妈的太不负责任了,这是你们家里第一大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可两天后回来就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朋友生了孩子,向自己的妈抱怨,说没时间读书没时间旅游也没时间和朋友坐坐闲聊天;谁想到伊的母亲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冷嘲热讽:"现在你知道你给我添了多大麻烦?"我的朋友当即跳将起来大喊一声:"而且还知道,我给你添了多少人生乐趣!" 许多母亲都像我这位朋友的母亲,她们并不是不爱孩子,但是她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养育一个孩子的快乐.她们喜欢把自己扮演成<烛光中的妈妈>,让孩子充满内疚,最好是一生一世的内疚,似乎这样她们才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