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西土家族傩戏为我们追溯中国戏曲的最远源头提供了翔实依据,土家族傩戏已具备了戏曲艺术所有的特征,研究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有助于我们从戏曲的本体特征入手,去破释土家族傩戏的发生之谜。  相似文献   

2.
在湘西土家族傩戏中,梯玛扮演着多重的身份。首先是作为傩戏叙事者的梯玛,掌握着整个叙事的结构和情节;同时在傩戏表演中塑造了许多角色,梯玛需要不断地在叙事者和表演者之间进行转换;再次,梯玛还需要在表演中跳出原有的故事情节,充当一位现场的陈述者,对故事剧情以及人物进行一定的评价,穿梭在叙事者和观众之间,使观众更加透彻的了解故事的情节。这也是湘西土家族傩戏梯玛作为叙事者身份多样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薅草锣鼓哥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庭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定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薅草锣鼓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族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这一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它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复兴民族文化浪潮的兴起,戏曲的传播也开始得到发展,各地的地方剧种相应地受到重视。张家界阳戏原属于祭祀性戏曲,是由傩歌、傩舞、傩仪、傩面具等组成的傩戏演变而来,并且在音乐上吸收当地的民歌、花灯等音乐元素,是张家界土家族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金线吊葫芦"的特殊唱腔使的张家界阳戏与其他地区阳戏的音乐有明显差异,本文以阳戏的音乐作为中心,从语言、唱腔、伴奏三方面来探讨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嘉绒藏戏属傩戏苑畴内的一个剧种,有1千多年历史,是我国藏区历经千年而经久不变的唯一一个剧种,它对研究嘉绒藏区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价值。同时,嘉绒藏戏在表演形成、演出习俗、服装道具、唱腔、乐器、剧本结构等方面更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贵池傩戏是一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驱邪纳福为目的的祭祀性民间戏曲艺术形式,顽强地存活在僻静封闭的山区,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保留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蕴藏着丰富的古文化信息,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本文从傩戏资料的整理、傩戏形成的时间问题、面具艺术、剧本研究、文化内涵的解析、傩戏的特质等方面,对近20年来学界关于贵池傩戏的研究成果,作一回顾性的梳理综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学术背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黔东土家族傩堂戏是中国大地众多傩戏中的一支,由于产生条件、生存环境的差异,土家傩戏与其它傩戏有明显区别,其产生的渊源与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傩堂戏班(或坛)组织及社会功能均有特色。特别是戏剧剧目、仪式及仪轨、面具、舞蹈、音乐、服饰及道具文化都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族民间音乐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结合体,千百年来,经过融合、嬗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格局,从音乐学角度观察,它具有独特的形态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社会影响较大,随着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司音乐日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笔者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土家族民俗文化土司音乐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概述。内容涉及到土家族土司音乐的起源、土家族土司音乐的现状、土家族土司音乐的文化内涵、土家族土司音乐的文化传承等,试求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概括,为今后土司音乐的专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对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土司制度渊源可追溯至远古,在土家族远古至土司早期的音乐活动中,其音乐内容大多数与祭祀及祖先崇拜有关,这是由土家族先民生活、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从土家族土司音乐发展脉络来看,土家族土司音乐的形成与土家族宗教祭祀、民俗民风、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论土家族丧葬的狂欢精神——以娱神仪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常和鼓乐同在,与歌舞同存。跳丧、绕棺、坐丧、闹丧等丧葬仪式均反映了土家族丧葬的狂欢化倾向。由于受土家先民的灵魂观、民俗宗教崇拜和巫文化的影响,土家族丧葬文化的当下表现既一脉相承着传统的丧葬仪礼,又理所当然地接受现实的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17.
酉水流域土家族村落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审美文化渊源。鄂西南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村寨舍米湖的古建筑摆手堂.既展示了独特的宗教崇拜,也呈现出民族审美文化演绎与传播的历史轨迹,包括多神崇拜、“摆手舞”祭、“天人合一”等文化解读。本文旨在探寻酉水流域土家族村落古建筑多元文化的审美流变与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水西彝族财产习惯法是水西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调整水西彝族财产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贵州水西彝族财产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虽然在内容和适用上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存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她们对生活和爱情的集中表达,它具有一定乐曲形式和演唱程式,它既集中宣泄了土家族妇女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起到了烘托婚庆氛围和自娱自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阳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京剧的“鼻祖”,戏曲的“活化石”,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青阳腔在新时期的传承濒临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该文试图从音乐学的角度,在调式、旋法、曲牌特点等要素中探讨青阳腔唱腔曲牌的音乐特征,从中发掘其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让更多人去了解青阳腔。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