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语与英语的意合形合已有大量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是汉语英语中意合形合的规定性特征,指出意合形合的四种特征:普遍性、使用频率的差异性、动态性和描述性,及研究这种特征的意义:有利于翻译和写作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3.
意合(parataxis)和形合(hypotaxis)是语言学中的一对重要的概念,存在于汉语和英语中.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舍为辅,以形制意.本文从意合与形合的角度对汉英语言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哲学认知论剖析了其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从事英汉互译的人对英语中的形合与汉语中意合的特点是比较了解的。本将从翻译的角度分析英汉语的形合与意合的特点,希望能为正在学习翻译的语言开拓们起点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的语篇衔接以“形合”为主,汉语的语篇衔接则以“意合”为主,这种差异性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语篇表达风格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注意这种差异性,并加以恰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形合和意合既是英语和汉语的基本语言特征,又是这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翻译时,我们要尽量保持英语形合及汉语意合的特点,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表达差异的重要因素。中国强调整体性思维和西方着重逻辑分析导致了汉语的意合表达和英语的形合表达。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意合则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  相似文献   

8.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英语中也有意合句,汉语中也有形合句。本文旨在从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意合法与形合法这一新的角度出发,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多地了解英汉语各自在句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意合与形合     
通过汉英语语法对比,论述汉英语在表现法上的差异: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并就这一差异在汉英互译实践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形合和意合     
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几乎成为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共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还非常模糊。本文从形合和意合概念的来源出发探讨了形合和意合,梳理了前人的成果,认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组织形式,任何语言都有形合和意合,把它们割裂开来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形合与意合是涉及句法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文章通过对《红楼梦》第四回的英汉翻译对比研究,提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种差异在语篇衔接上主要体现在连词、省略及从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2.
张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60-160,162
形合与意合是任何语言所共有的两方面特征,但在不同的语言中它们在表现趋势上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异质特点,并阐述了这种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征——形合和意舍进行了分析说明。并着重指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和原因,以便英语学习者自觉尊重中西各自的语言事实,深入、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英汉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以英汉语篇中的省略现象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所体现出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获知英汉互译中省略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语言的系统不同,思维与形式的结合机制也就各有千秋。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形式之中。因此语言结构的对比研究不是孤立的。本文主要是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分析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差异从而找出其表象下面最深层的,具有支配性的初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形合和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方法,不同的语言对它们有不同的侧重.文章试从字、词、句的角度来说明"骈偶"也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合手段,以期对汉语的形合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模式的不同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写作,其主要原因是来自汉语思维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段落语篇三个层次上。文章探讨了中西思维模式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体现,并且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教授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组织材料,排除汉语干扰,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