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相雨 《当代传播》2022,(6):16-20+28
围绕互联网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实践演进,为党在这方面的思想理论新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作的贡献。在新时代,围绕互联网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了“互联网过关论“”党管新媒体论“”新兴媒体发展和网络传播规律论“”网络空间健康论“”网络群众路线论“”网上舆论和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论“”网上网下同心圆论”等创新论断。可以说,围绕互联网,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实现了全方位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孙华  蔡尚伟 《新闻界》2005,(3):94-94,96
本文作者此前提出的“西部电视特区论”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其中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西部电视特区论”即等靠要思想。本文从剖析将两者等同的认识误区入手,通过对“西部电视特区论”这一观点产生的环境、“西部电视特区论”的核心与特区精神、“西部电视特区论”与两个大局论的关系逐一进行阐释,以澄清西部电视发展理论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得名历来多以为是因根据“论”的“论纂”之意。但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借用“右文说”的观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即凡从“仑”得声的字多与“条理”、“规则”这一涵义有关;而《论语》之“论”之所以应该读为平声,则又是一种破读。故而,“论语”就是“伦语”,也就是一本阐发人生伦理规则的图书。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可以算是当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了。为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国内外无数的图书馆学家们作了许多艰苦的努力,自然也就结下了许多成果。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了目前众说纷纭的局面——国外有艾伯特的“实际技术论”、巴特勒的“图书与读书现象论”、卡尔施泰特的“知识社会学”、谢拉的“社会认识论”、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国内则有“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交流说”和“知识说”等等。有人统计,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有四十余种。诚然,这些学说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煞的,他们都在历史所给予的条件下,完成了他们的那一部分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得名历来多以为是因根据“论”的“论纂”之意。但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借用“右文说”的观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即凡从“仑”得声的字多与“条理”、“规则”这一涵义有关;而《论语》之“论”之所以应该读为平声,则又是一种破读。故而,“论语”就是“伦语”,也就是一本阐发人生伦理规则的图书。  相似文献   

6.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说,以《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个人影响》卡兹、《创新与普及》罗杰斯和《大众传播效果》克拉伯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研究者,批评“靶子论”(或称“子弹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夸大了媒体传播的社会效果”和“带上了强烈的唯意志论色彩。笔者经过长达三年的考察与对比分析后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主体”论之我见李财富近年来,几位档案学者先后撰文,对档案馆“主体”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作了较为全面的考释,对档案馆“主体”论的理论依据及其对当前档案工作的指导作用提出了质疑,并就如何确立档案事业的重点等问题阐明了各自的见解。这说明,...  相似文献   

8.
对新闻真实及“宏观真实论”思维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涂艳  秦志希 《新闻界》2001,(2):23-25
新时期以来,对于新闻真实理论,我们经历了由“本质真实论”到“宏观真实论”的提法的转变,其后人们又对“宏观真实论”提出了质疑,我们是不是又在琢磨该以“××真实论”取代“宏观真实论”呢?可是我们并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闻报道为什么一定要在事物现象真实之外提出“本质真实”、在单一事实真实之外提出“宏观真实”?这种思维模式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似乎有必要对这种新闻真实理论的思维作一番思考,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真实本身的问题。一新闻真实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对于客观…  相似文献   

9.
《新农论》,曾业松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理论界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三农”问题呢?所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最近,我有机会读了曾业松著的《新农论》一书,使我在这方面受到很深的启发。作者潜心探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20多年,深入全国1300余市县调查研  相似文献   

10.
自从 1988年甘肃永靖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文件中心以来,文件中心在我国仍属“星星之火”。档案学界就我国是否有必要建立文件中心的探讨从没有停止过,有人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概括为“肯定论”、“反对论”、“试点推广论”和“观望论”四种观点①。 2000年 12月 10日全国档案工作会议通过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在谈到机关档案工作的任务时,有一项内容就是“研究建立基层文件中心的实施方案,在北京、青岛、深圳等地开展相应的试点工作”②。由此可见,我国将着手开展建立文件中心的试点工作。尽管如此,我国要建立文件中心,…  相似文献   

11.
党报宣传面临的问题 中国报业的格局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报种并存的格局。政治性报纸的根本任务和最大特点就在于宣传,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一直以来承担着政府传播的功能。新闻界关于党报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喉舌论”、“党性论”到“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艺术论”、“道德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目叫作“论合理密植”的社论。这篇社论写得比较好。为了学习,让我们从写作方法上做一点分析。主要分析一下这篇社论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关于这篇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十三段,十三段文章是按三个部分组织起来的。题目是“论合理密植”。这个题目很明确,表明了这篇文章是要讨论农作物的密植怎样才算合理的问题。这个题目不过宽,也不过狭,不是“论密植”(过宽),也不是“论三麦(或水稻、或玉米等)密植”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文史》八一年第八辑有李致忠同志《论古书版本学》一文,作者很为版本学的前途担忧,认为对版本学的有关问题,人们“始终没有进行系统地探讨,因此这门学问的发展越来越窄。如果今天仍不给以科学的总结,这门学问是没有什么出路和前途的。”本着促进学术发展的愿望,作者对版本学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总结性的论断。出于对版本学的兴趣,笔者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探讨”,现谨就版本学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商榷意见,希望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为什么相信假新闻?“假新闻信念”(fake news faith)形成的认知心理学机制是什么?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的假新闻研究为基于传播学取径的研究提供了补充,并构成了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本文辨析并归纳了这一分支领域的成果,认为其揭示了假新闻现象背后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发现,在解释人们为什么倾向于相信假新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彼此竞争的学术观点,分别可归纳为“思维论”和“动机论”:其中,思维论认为是思维惰性导致人们轻信假新闻,分析性思维的发展因而有助于抑制“相信假新闻”;动机论则认为人们是出于意识形态动机而相信特定假新闻,因而党派/意识形态立场是决定人们是否相信特定假新闻的关键。两种学术观点分别基于不同的认知心理理论,并均在经验研究中得到验证,但思维论所获得的经验支持更为全面。两种学术观点的争议进一步体现在,分析性思维可能如何“中介”意识形态动机对于“相信假新闻”的影响。文章并对这一学术分析的现实启示进行了延伸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有其严密的生成逻辑,丰富的核心意涵,以及明确的实践向度。生成逻辑回答了这一重要论述“由何来”的问题,在理论上赓续了马克思主义档案观,在文化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档案思想,最终生成发展于习近平在地方及中央工作时的具体实践。核心意涵指明了档案工作“怎么看”的问题,包括档案价值论、档案地位论、档案党性论、档案治理论、档案服务论。实践向度指明了档案工作“怎么做”的问题,即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做好“两个服务”,践行“三个走向”,推进“四个体系”建设。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做好档案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纸似乎有唯“论”的习惯,总要在不同时期立个“论”,似乎不立个“论”,报纸就要失去“主心骨”似的.然而恰恰是,立了“论”便制约了报纸功能的发挥,束缚了记者的手脚. “阶级斗争工具论”沿用了许久,报纸的多功能被阶级斗争的报道代替了,记者几乎成了人民群众害怕的人物,报纸失去了大部分群众.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一“论”逐渐销声匿迹了.以后又有人给报纸立论,叫做党和政府或者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很快又有人发现这个“论”有失妥之处,于是又立了个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论”。不用赘述,这论自然有其合理  相似文献   

17.
赵秋杰 《视听界》2014,(1):33-36
步纸媒过冬预言的后尘,唱衰者认为,电视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本文就“电视黄昏论”这一言论,采访了数名电视人。在他们看来,“电视黄昏论”略显夸张和偏激,电视媒体不乏优质内容,而优质内容亦是吸引年轻受众眼球的王牌。面对新媒体迅猛的发展态势,电视从业者从“互联网思维”、“内容集成商”、“客户观”等方面进行着电视转型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妍妍 《档案》2014,(4):9-12
关于档案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档案界,且呈现出众说纷纭的局面。档案起源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阶级社会说”、“文字起源说”、“原始社会说”等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其又都未能克服“阶段论”的局限。而以“过程论”为视角,将“阶段论”中的各“点”串起来,形成一条线,以完整的过程来论述档案起源问题,可以说明档案起源过程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新闻媒体而言,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调整眼光,不断强化“以受众为本”的理念。美国心理学家鲍尔在《固执的受众》一文中指出:“以往的问题是信息如何作用于受众”。而现在的问题是“受众如何使用信息”,这种强调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就是“受众本位论”。确立“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20.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06,(19):29-30
区位谬误与简化论是社会学的两个概念。造成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是用以研究的分析单位出了问题,有的是分析单位偏移(区位谬误),有的是分析的扩大化(简化论)。这种偏移或者简化,在新闻操作中也很常见。简化论,“即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社会学家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