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越时光之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战略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鸿燕  李金慧 《传媒》2005,(11):37-39
近日,"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在京揭开帷幕,标志着长达8个月、覆盖北京、上海、长沙等八大城市的大型巡展正式启动.一提到美国<国家地理>,大多数人就会想到电视节目<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以及畅销小说<廊桥遗梦>的男主角--<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但对这份世界知名的刊物<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我们也许并不熟悉.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第十九届海南省新闻奖评选中,我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奥运圣火境内首传>获得体育类一等奖.回想起这一作品的拍摄到见报最后获奖的经过,我对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和职业态度有了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3.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4.
数码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了什么?美国<新闻报>(Newsday)摄影记者迪克·卡洛斯(Dick Kraus)这样描述数码技术的影响:"我可以尝试更多的拍摄方法,因为一旦技法有问题,立刻就可以纠正,最终能够更好地掌控拍摄结果."  相似文献   

5.
摄影人才重新组合 年轻的摄影记者是中国新闻摄影的生力军,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极好,年轻化更是特点.据调查,现在活跃在新闻摄影采访一线的摄影记者,大多是70年代后出生的,广东<新快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8.3岁,而创刊仅两年的上海<东方早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6岁,该报主管新闻摄影的副总编辑常河只有27岁,而摄影部主任安光系也才33岁.在年轻都市类报纸中,年龄的优势与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呈正比,媒体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力成就了今天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在网络和数码时代,更有独特作用.但是,在一些地市报撤销摄影部,摄影记者归口文字部室管理,摄影记者以量计酬等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淮安日报>的新闻摄影工作发展较快,摄影作品在全国年度评比中多次获奖.2004年以来,先后17人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复评奖项.回顾总结这几年的摄影工作,除了在摄影器材等硬件上加大投入外,最关键的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民摄影>曾这样评价华商报社的谢海涛:"<黑镜头>中有这么一段话:‘新闻摄影以毫不掩饰的画面语言,诉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真实,在一部分充斥着暴力、仇杀、苦难、贪婪和倒错的人性中,有些摄影记者不断经历着彻底的震撼.也许,正是有了强大震撼力的新闻照片,才有了被震撼的人们,也才有了为消除罪恶而进行的行动.新闻摄影正是这样书写着历史,同时又改变着历史.'谢海涛就是这方面积极的实践者、探索者.在某种意义上,他将摄影这种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限.用摄影图片给人们展示了在常人看来只有在小说、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这些照片的来之不易丝毫不亚于某些战争或重大灾难事件的拍摄,这是摄影记者用生命和超人的意志讲述的一个个常人鲜见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正>不同的摄影角度形成的视觉画面是千差万别的,产生的摄影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新闻摄影记者角度的选择对新闻摄影采访有很大的作用,摄影记者也非常重视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能够突出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也能弱化对新闻的表现效果。角度的变化不仅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还能对读者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说角度的运用不只是画面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新闻图片拍摄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参与国际问题采访报道的摄影记者呈上升趋势。但多数一线摄影记者的文化水平、外语(听、读、说、写)水平偏低,制约着采访工作和新闻传播效果。中国摄影记者及其后备军———新闻院校摄影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问题明显地浮出水面,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摄影记者难以登上世界舞台的原因所在。针对这个问题,本刊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盛希贵教授写了这篇文章,期望能引起教育界———尤其是新闻教育界、新闻摄影界和报刊社领导层的重视,从素质教育这个根本入手,进一步解决目前摄影记者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为培养更多的、能走向世界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摄影记者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挟尸要价>引发的争议 <挟尸要价>这一新闻照片是由<华商报>首发,<江汉商报>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照片素材来源于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大学生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在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的事情.2010年,<挟尸要价>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获奖后,引来一片质疑之声.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有的摄影记者拥有新闻线索后能够拍到好照片,而有的摄影记者拥有同样的新闻线索拍出来照片却平平淡淡呢?近日本刊记者与<武汉晚报>摄影记者周国强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 做好新闻摄影准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平台的流媒体迅速普及.在这种背景下,报纸的"图文并重"该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创新?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队伍如何建设?,怎样解决报纸日益增长的图片需求与摄影记者供给量不足间的矛盾?为应对这些问题,<齐鲁晚报>成立齐鲁拍客联盟,依托庞大的拍客群体,在整合利用拍客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数码相机的使用日益普及,特别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专业摄影记者使用数码相机从事报道工作,更多的非专业摄影记者也用数码相机提供了许多新闻照片.数码相机在今天的新闻媒体竞争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相机配置、使用的情况如何?大量使用数码相机从事报道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此,我们对<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宝鸡日报>等国内数十家报纸的摄影记者及部分通讯员进行抽样调查和访问,试图从中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4.
去年金秋,《2003'中国记者节上海摄影记者15人展》在上视大厦正式亮相。观者如堵。我默默地站在一个角落,远远地凝视着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不由百感交集。我曾在基层做过木工、泥工、车工、赤脚医生和汽车司机等,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踏上自学成才之路,荣获全国职工自学成长奖,  相似文献   

15.
<正>于敏(1931-1996)是黑龙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黑龙江省著名摄影家,有着丰富的摄影实践经验和很高的新闻摄影理论造诣,他撰写的《和初学摄影者谈摄影》、《伟大时代的记录》等摄影专著,备受摄影爱好者青睐。他说:"摄影工作者的眼睛应当带钩,能钩住稍纵即逝的一瞬间,把他凝固在胶片上。另外,还应当有强大的穿透力,能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不平凡的东西。"于敏在从事新闻摄影的40个春秋里,以他独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提高阅读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码摄影器材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创新,全民摄影时代已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拍摄的作品上传和分享,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这对于专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甚至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专门的职业化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路人照"形成明显的差异,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美感和新闻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摄影报举办的2003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我拍摄的照片<这就是咱们的总理>获得"新闻人物类"单幅金奖. 每当回顾当时的拍摄情景,总理的音容笑貌就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并一直激励着我做好照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就在我要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正好在网络新闻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埃及一位26岁摄影记者,在拍摄军方朝示威者开枪时,突然发现枪口对准了自己……录像到此戛然而止,他记录下了自己被枪杀的过程。这条消息让我颇多感慨,蓦地想起战地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  相似文献   

19.
<摄影记者之歌>鼓舞我前进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作为参加抗日战争8年的老战士,也是一名报道抗战的摄影记者、今年84岁的我,仿佛又回到当年抗战报道的岁月,唱起我最爱唱的、激励我努力工作、奋勇前进的<摄影记者之歌>:  相似文献   

20.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