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浩 《文教资料》2008,(28):249-252
本文考察了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集>的用韵情况,发现周词用韵极大地受到了宋代通语的影响.阴声韵用韵较为严格,偶有通叶;阳声韵-m、-n、-η尾不同程度地混押,成摄字-m尾可能已经变为-n尾;入声韵尾-p、-t、-k混押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宋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轼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周邦彦的咏物词贬斥颇多:《清真集》“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空虚,只能把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对周邦彦词的内容风格进行研究探讨时,当我们把视角从周邦彦词集文本本身移开,转而去关注那些与之有关的题跋序文,亦觉得其中有些问题颇值得玩味,本文通过对周邦彦词集题跋序文的细读,可以大略了解到周词三方面的风格特色,即当行本色;善采融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内容风格缜密典丽、浑厚和雅。  相似文献   

4.
侯方域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其诗文集不独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且多涉明末党社及易代之际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因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今人王树林先生所为侯方域集笺注本,对集中人物考索甚为用力,然仍有30余名失考。其中范召等12人,生平事迹可予以补考。他们或涉侯氏交游,或涉明末清初政治,或涉地方人文,或有资于侯集校刊,对于侯方域研究的深入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永济先生所读唐宋文集批语甚多,或校勘异本,或考释语辞,或阐发艺见,皆极精当,颇见程功。现将读大鹤山人校本《清真集》批语整理如后,除校正引文和删去异本校勘外,其余一仍其旧。陈书良识于长沙南风阁。  相似文献   

6.
词的创作思想在宋徽宗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大的风格变化,受此次风格转变的影响,词的创作思路体现出了向本色当行回归的特点,开始注重对于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审美体验的打造,在这次的词风转变中周邦彦成为了引领词学整体创作思想转变的核心人物与旗帜性人物。这种风格转变具体体现在词当中就是更加注重词汇本身的和谐、优美以及规范化,通过营造一种浑然天成的词汇意境来向读者提供一种具有精心雕琢感觉的审美体验。在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周邦彦的身上,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从他创作的词中来一窥他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注释学在悠久的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这是传统学术的遗产,理应为今日学者珍视。《丁卯集笺证》在编排、条目、注释、体例等方面反映出诸多问题,说明我们亟须加强对古籍整理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和《龙川词校笺》是夏承焘词集编年、笺校之学的代表作,二者在组构形式和外在特征上有近似的一面,这是编年、笺校别集著作长期发展的结果;又有差别的一面,这源自作笺的目的和姜、陈两家词自有特征的不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汇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富有创意的见解,撰著而成的五百八十万字的<史记笺证>(简称<笺证>)已经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主要学术成就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检地方志、文人文集和谱牒等多种文献,本文校订笺补了《广州碑刻集》中部分碑志材料的文字问题,以期为今后的广州文史研究者提供一些较为准确的基础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1.
赏析: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祖保泉教授和陶礼天博士合著的《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新近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论研究专家 ,在《文心雕龙》和《二十四诗品》研究方面卓有建树 ,2 0世纪 6 0年代初出版的《司空图诗品解说》海内外广为流传 ,后多次重印。美国学者刘若愚所著《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论周邦彦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大多认为周邦彦词专写青楼歌馆恋情、风格绮丽软媚而予贬斥,几乎没有人愿讲、愿评周词了.这是一种偏见,很不恰当,实有深入研究、全面系统评价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周邦彦家世发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先生在《清真先生遗事》(《王国维遗书》第11册,以下简称《遗事》)中说:“先生家世钱塘,自祖、父以上均不可考。”自王文1911年在《国学丛刊》问世以来,迄今已有八十五年之久,大词人周邦彦的家世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是因为古书的不断亡佚而使文献无征吗?还是因为我们对浩如烟海的古籍尚未作过细的搜寻?对于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我方才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16.
在宋代词人中 ,周邦彦是一位争议很大的词人。词学家张炎、刘熙载、王国维都对周词的主旨作出否定的结论 ,这导致了近世对周词的贬抑 ;新时期以来某些词学家以寄托论词 ,发掘周词的政治寓意 ,给周词以肯定的评价。这两种评价都脱离周词实际。其实 ,周词的主旨是表现美好情感失落的悲伤。这虽然是宋词艳科习见的内容 ,但有周邦彦个人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 ,使我们在富丽精工的形式里见到一种活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湘华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30-32,55
周邦彦《黄鹂绕碧树》、《解语花·元宵》二词,在不同词籍中,其词语、句法略有差异,譬如前者称“酒”有“榴花”、“流霞”之别,后者首三句为“四四五”或“四四六”句式。行文试对此辨正,认为当以“流霞”和“四四六”句式为是。  相似文献   

18.
19.
周邦彦作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而其他文学作品则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本文对周邦彦的诗文从内容题材、艺术风格、思想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全面了解、评价周邦彦的生平、思想以及创作。  相似文献   

20.
“婉约”一词,始见于先秦典籍。最初是指为人和顺谦恭。《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后又形容文字委婉含蓄。汉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明代张綖以“婉约”标举词体后,人们又纷纷用以论词。清孙麟趾说:“高淡婉约,艳丽苍莽,各分门户。欲高淡学太白、白石,欲婉约学清真、玉田,欲艳丽学飞卿、梦窗,欲苍莽学蘋洲、花外。”[1]沈祥龙说:“词有婉约,有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2]王鹏运说:“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公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3]婉约词是指委婉含蓄的词。与豪放词不同,它内容狭窄,多写离愁别思,闺情绮怨;体裁多样,兼用小令、中调与长调;结构缜密,语言圆润,音律谐婉,清新绮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