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说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息息相关,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应该结合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社会风尚等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学习的语言材料,而且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英语,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代表和反映着一定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语言与文化互相依存,交叉渗透,密不可分。所以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化学习。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地学得语言。”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是继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之后又一需要引起注意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过于注重语言知识,认为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而忽视了文化教学。事实上,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背景中进行,才能使学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这种民族文化印记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具有民族文化印记的知识,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种语言。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的障碍之一。所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跟语言理解和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差异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两者不仅相互映照,而且还相互包容.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载体,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上真正学好该语言,最终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熟悉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该国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掌握外语学习的整体性。针对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教学,忽视文化导入的问题,教师应把英语文化知识适当渗入到词汇、阅读、视听说、写作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熟悉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该国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掌握外语学习的整体性。针对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教学,忽视文化导入的问题,教师应把英语文化知识适当渗入到词汇、阅读、视听说、写作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学习一种外语的同时也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因素本身,而应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知识。文化教学应当包含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9.
彭云显 《考试周刊》2010,(30):138-138
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国家的文化,英语学习是对一种新文化的认识。英语教师就应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同步进行,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突显出来的一个普遍现象---英语文化意识缺失入手,论说了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性,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教师应建立"联系文化学语言"的思想,注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知识输入,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发展学生文化语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底座环境(束定芳,1996)。联系到外语教学,既然语言和文化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实际上,外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一个文化的了解过程。所以,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进行这种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即文化融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外语教学就不能说…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 ,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长期积淀下来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对客观世界独特认识。很难想象 ,一个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在英语学习中如果学生意识不到文化差异性 ,借助东方文化背景来臆断 ,往往产生学习障碍或导致学习错误 ,这种学习错误表现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下面笔者结合大学英语学习中听力、词汇、翻译的学习 ,谈谈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一、听力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通过语言文化的比较,了解社会文化,才能自觉地把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课堂票员或司机,而是指在餐馆中收拾餐碟、擦桌子的杂工。再如do-gooder不能译作“干好事的人”而一般译为“空想的社会改革家”。toblowone'sownhorn不译作各吹各的号,而表示“自吹自擂”,有点像汉语中的“老…  相似文献   

14.
刘琳 《考试周刊》2011,(20):104-105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仅仅学习某种语言而不注意学习这种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因此,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必要性,以及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几种方法,以期能够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学习英语首先应当从听入门,英语听力对学习英语至关重要。Rivers Tempeny说:“听,是人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语言知识、语义和语法三方面的潜力,从语流中获得信息的积极活动。”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将听力理解为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强与弱,除了决定于人们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了解,还决定于人们对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占有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然而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忽视语言本身与其背后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能够将文化进行体现和传承。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英语这种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加以渗透,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对英语加深理解和应用,使英语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沉默语是一种能传达丰富信息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它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认为“语言是银,沉默是金,”相信“静水深流”。而西方人对沉默语的理解则是负面的,认为“我说,故我在”。本文介绍了中西方在文化与教学上对沉默语的不同理解,详细分析了这种差别的文化渊源,强调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密不可分。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言语知识方面,还要有非言语方面的知识。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方面,沉默语是我们成功地学习一种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必须要了解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艳 《教师》2011,(18):85-85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载体,为学生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供了学习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好课程资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知识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发现,运用好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语言差异的文化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因此,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一定要学习这种语言所表现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因此,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一定要学习这种语言所表现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