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陆当了十几年记者,参加过数不清的新闻发布会(台湾称“记者会”),记者会的“套路”我应该很熟了。但在台湾参加的第一场记者会,我还是被“震”了--虽然我事先对台湾记者会与大陆的不同有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远离中国的“南方大陆”,在悉尼这个繁华而年轻的城市,据官方统计仅有十几万,就按最乐观的估算也就二三十万华人,竟然容得下四家华文日报、五家收费华文周报,还有许多家免费的华文小报,以及华语电视台、电台、杂志社。……难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发出这样的惊叹:悉尼的华文日报比英文日报还要多! 群雄并起蔚为奇观 澳洲华文媒体的繁荣,说起来还是这十几年的事。在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传媒还处于一个冷寂期,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 1982年3月,华文媒体“老字号”《星岛日报》率先登陆,成为“首家在澳印刷之中文日报”。随后,印支澳籍华人创办《华声报》,后发展到半周报易手,1992年改为《华声日报》,至去年改为《澳洲日报》。具有香港《新报》背景的《澳洲新报》,于1987年3月在悉尼创刊。1992年4月,采用先进的全页组版电脑设备的《自立快报》以“澳洲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身份,加入竞争行列。 按澳大利亚官方的统计,华人的民族社区中的人数,居于意大利、希腊和越南之后,人数为三十多万,如果按一些华人研究专家估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居住澳洲本土数代的华人约五十万人。但就传媒业而言,华文传媒在各少数民族中最为发达。  相似文献   

3.
盗版是软件业心中永远的痛。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微软选择了对簿公堂;金山则靠“红色正版风暴” 大幅度降价,与盗版打起了阵地战。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换来的只是盗版市场的一时收敛,守着软件市场这个满是“虫眼”的聚宝盆,开发商们痛恨之余只剩下一份无奈。 就在大家对盗版一筹莫展时,有人突发豪言:“半年!我们要争取半年收复大部分被盗版偷去的市场!” 这是来自友立公司的誓言,这个全球性的软件公司,在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都有分支机构。近期国际图像软件市场升温,其在世界各地的业务都处于上升阶段。选择这个时候关注大陆尚…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空降兵某师.成为一名基层排长。走出校门踏进营门,对于我这个视景仿真学的研究生来说的确有些不适应.战士们的“有色眼镜”、领导的“特别关注”、生活的千篇一律、训练的按部就班等等这一切,让我无所适从。想起导师离别时的箴言,心里落差越来越大.我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5.
访澳散记     
一百多年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游历了澳洲之后曾经写道:“澳大利亚的历史读本并不像历史,却像一个最美丽的谎言……”是的,澳大利亚的历史正是一部由白手起家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神话般的历史。2002年8月下旬,我随江苏省档案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考察访问。匆匆而过的旅行,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个在短短的两百年里崛起的国家的魅力,那蓝天碧海,那雪白羊群和那深深的历史印记……一对于澳大利亚,人们常常形容她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为她人口仅1800万,可羊只却有2亿多。二百多年前,世人对南太平洋中这块奇异的大陆充满了…  相似文献   

6.
正1990年1月7日下午,我告别家人登上去香港的班机,当时并没有中国至澳洲的直达班机,经过中转才于1月8日到达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澳大利亚墨尔本,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海外求学生涯。从最初艰难的打工求学生活,到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并最终获得澳洲国籍,经历了很多故事,特别是在澳洲从事公务员工作,并尝试步入政坛,特别值得一记。被"分配"当上公务员我得到在堪培拉做联邦公务员的职位时,已在墨尔本生活了五年。对我来说,那是脱胎换骨的五年。记得刚来墨尔本时,我是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穷学生,靠在当地做蓝  相似文献   

7.
台湾学者林芳谷对大陆人常挂在嘴上的“搞”字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个“搞”字“在台湾不仅是‘俚语’,还带有一定的贬义”。林先生承认大陆与台湾语境的差异,因而又说“大陆这个习惯用语有它的历史背景,我能谅解”。  相似文献   

8.
在澳大利亚悉尼居住的华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雪梨中文电视台”的.“雪梨”,是居澳华人对悉尼的中文称谓.我到悉尼的第一天晚上,就看到了该台《百家谈》栏目播出的关于一部分持假商务签证入境而被投入监禁的大陆华人的报道.电视台组织作家、律师等座谈,对当事人应有的权益给予舆论援助.亲友们告诉我,中文电视台是由一群祖国大陆留学生自筹资金办起来的.我听了,对他们油然生出敬意.  相似文献   

9.
在这遭际“非典”的日子里,心情一直被“非典”缠绕着。写些其他东西,讨论些其他问题,都会有苍白矫饰,无病呻吟之感。直面“非典”,不是时髦趋新,而是真情告白。二月份,当“非典”这个新词刚从南方传来时,我们的心还波澜不惊。不就是肺炎吗,况且离我们还那么远。当听到南方一些城市抢购板兰根、抢购酸醋时,还一笑了之,不那么经意。十多年前,我们这个城市由于毛蚶暴发“甲肝”时,不也这样吗?都经历过了。那时,我们断然不会想到,二个月后“非典”的肆虐竟会给人类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四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全球疫情,已有28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一百五十余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向资本主义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角。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当我万里迢迢踏上欧洲大陆,寻觅那个震撼和改变了世界的“共产主义”幽灵时,历史的长廊呈现出的一幅幅画面,令人感慨、令人沉思、令人警悟…… 寻觅“共产主义的幽灵” 如果说柏林墙给我留下的是沉痛的记忆,当我到了布鲁塞尔著名的大广场,站在天鹅咖啡馆下时,充满心胸的却是激越的豪情。 赶到布鲁塞尔已是黄昏时分,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有件值得庆幸的事 ,就是王重民先生曾经做过我的老师。而非常不幸的是 ,王老师是在我们这个班结束他的执教生涯的。1974年 10月 ,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开办了“古籍整理进修班”。刚到北京图书馆工作才满半年的我 ,被选送到这个班学习。作为一名学生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学习 ,一直是我整个中学时代的梦想 ,能在参加工作以后实现这个愿望 ,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当时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是郑如斯老师 ,专业课由王重民先生和一位北大图书馆资深馆员担任 ,当时王重民先生已经是 71岁高龄了。一件大衣那一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虽然刚到…  相似文献   

13.
认识《新闻爱好者》已经整三年了,这位远在千里外不见面的老师,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绿衣使者把散发着油墨香的《新闻爱好者》送到我家时,我会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非要一睹为快。因为我常把她作为通讯员的“耳”和“眼”,从这字里行间能捕捉到采写稿件的信息。近三年,我这个身居商办小厂狭窄天地的“书生”能做到每周一稿,年终评比榜上有名,一半功劳应该归于这本心爱的杂志。  相似文献   

14.
金钰 《记者摇篮》2006,(11):60-60
今年虽然只有22岁的我,却有近三年的报纸新闻从业经历。从我成为实习生的那天开始,作为“记者”所给我带来的感受,就像打碎了生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错综交织,让我拥有这个年龄的少有的人生阅历,也难怪同学们都说我太成熟……窝棚老人让我怀揣感恩的心回想起来,第一次的采访任务就让我印象深刻,寒冬季节住在鲁园凉亭里的那个“窝棚老人”第一次让我感到震撼。几块破旧帆布和条幅撑起的半米多高的“房子”就是那位生活窘迫的老人的家。“我在这里等人,外面太冷,能让我进去暖和暖和吗?”在得到老人的同意之后,我半蜷着身体走进了窝棚老人的“…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不妥协。”当人类遭遇SARS时,这句话越发显得掷地有声。而在此背景下,媒体再次被推到了“一线”的位置。身为采编人员,我再一次感受到“编辑”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责任。  相似文献   

16.
《周末》报为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开办了“啄木鸟”版,目的是反映人民的呼声。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促进政府和人民关心的问题早点解决,从而促进党的事业走向繁荣。 我接办这个“啄木鸟”版两年多来,甘苦交织。 当舆论监督的记者是项苦差事。被我曝光的单位在接待我这个“找刺”的记者时,几乎没有一家给  相似文献   

17.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不禁笑了。从披上婚纱到现在只有一年的时间,而我眼中的这个记者同样也是一个只有一年半“记龄”的小记者。小妻子眼中的小记者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之一:“甩手掌柜”。婚后的我过了一把十足的“实权派”瘾,家中事情无论大小,都由我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全权处理。菜没了,我要记着去买,床单脏了,我要记着去换;甚至连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也要记着头天晚上想好。而这些事情老公就不用“费心劳神”,他更像一  相似文献   

18.
5年前我高考落榜了。面对他人的挖苦我无言以对,只好任泪水往心里流。夜里我翻书,看到拿破仑的一句话:“在我的字典里,找不到失败这个词。”他的话给了我勇气,使我鼓起了生活的风帆,并帮助父母做起农活来,在劳动的余暇再次拿起书本默默地攻读。半年后,村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标语让我迈进了军营。训练之余,我开始问路新闻。由于小有成绩,领导把我从连队调到了机关。但是三年后,新闻这条不归路又使我与军校失之交臂。那一年,我被推荐到军区报社学习,当我捧着80余篇见报作品满意而归时,领导才通知我参加7天以后的军校统考…  相似文献   

19.
潘多拉魔盒     
李国辉,人称“小李将军”,国民党陆军第八军七零九团团长。生卒年月不详。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谜一样的人物,谜一样的身世。这个人物在中国大陆肯定无足轻重,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金三角,这个人物却赫赫有名,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打个不恰当比喻,如果你在金三角不知道李国辉,就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中国人不知道孙中山一样。我从资料上得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民党团长居然是金三角的开山鼻祖,也  相似文献   

20.
“要想采用稿,‘王牌’离不了!”这是我初搞报道时所得的结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我这个结论是片面的。现在我的体会是:“王牌”是用稿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它并不是见报的唯一标准。记得还是1979年6月,刚当兵半年的我竟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