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3,(4):F0003-F0003
何丞彦:1997年2月出生,现就读于上海市曹杨二中。自小学一年级起学习书法,幼小的心灵为笔墨所濡染,并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先从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开始,又临摹了曹全碑、王羲之《兰亭序》、智永《草书千字文》、张黑女《北魏碑》、怀素《论书帖》等等,后在沈德年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楷书、隶书、篆书、草书、篆刻,并取得了软笔书法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10级证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作为传统艺术享誉世界,从古至今,有很多有名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各种演变,可以说它是我国的一种民族符号,对我国历史、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平复帖》作为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墨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鼻祖,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平复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平复帖》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做简单分析和研究,希望对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士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黄阿六     
《今日科苑》2014,(9):F0002-F0002
黄阿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九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师,九江画院特聘书法家。曾获2010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主编《全国百名著名青年书法家斗方作品展览作品集》,编著《名碑名帖作品大观——米芾蜀素帖》,出版《小学生之友——书法大课堂》。  相似文献   

4.
阿六小传     
<正>黄阿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九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师,九江画院特聘书法家。获2010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主编《全国百名著名青年书法家斗方作品展览作品集》,编著《名碑名帖作品大观——米芾蜀素帖》,出版《小学生之友——书法大课堂》等。  相似文献   

5.
严青 《百科知识》2021,(12):7-8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创作和书学思想在清代具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书法期待是"刚柔并济"和"柳赵合一",是以书法来修身,来规范自己的.他对书法的见解并不完全囿于时代,一味地推崇"碑派"和"帖派",而是强调碑帖融合.不仅如此,他还在家书和日记中对书法的格调、结体和用笔进行了深刻地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对学书的年龄进行了讨论.曾国藩的书学思想,使我们看到影响书法的不仅有书法的技法,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作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其学书过程中注定是不平凡的,对古代的书法碑帖更是广泛的学习和借鉴,南朝的《瘗鹤铭》就是其学书过程中所学习的一块摩崖刻石,文中各种论点和依据来表明黄庭坚为什么会学习《瘗鹤铭》,通过比较两者相同的文字,来让读者更明了的看到两者的异同,从而说明《瘗鹤铭》对黄庭坚大字行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书法创作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意趣。他坎坷的一生,陶冶出旷达雄放之气,以其率意烂漫的书法创作实践和“无意于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等一系列的书法理论有力的推动了北宋书法的发展。文章试以《黄州寒食诗帖》为出发点,从中挖掘苏轼的书法创作观,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书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王菁 《科教文汇》2012,(35):141-141,157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文人的聚会为中心,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可看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死存亡的哀伤与感叹,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潇洒俊逸的笔法创造了具有新艺术境界的草书——“今草”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论东晋或是现在,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仍然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本文从《兰亭集序》中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阐述了东晋时期的审美趋向并上升到中华文明的审美趋向以及王羲之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仅是东晋时期书法审美的结晶,更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正>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一文中有一段对草书的论述,因不长,兹录于此。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它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与篆隶正书之意法,有对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属也。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蒙,混希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重温刘熙载这段对草书的论述,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10.
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又号握、屋云、石林、龟潜居士。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乾隆六年(1741)五月十二日,卒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享年五十有四。父振翼,字傅天,诸生,以书法名世,学书者多宗之。恭寿以画名世,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所不工。花卉写生亦佳,与明代画家唐寅、恽寿平差近。中年皈佛后好写佛像,旁涉圣贤仙灵,  相似文献   

11.
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又号握、屋云、石林、龟潜居士。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乾隆六年(1741)五月十二日,卒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享年五十有四。父振翼,字傅天,诸生,以书法名世,学书者多宗之。恭寿以画名世,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所不工。花卉写生亦佳,与明代画家唐寅、恽寿平差近。中年皈佛后好写佛像,旁涉圣贤仙灵,  相似文献   

12.
<正>罗红胜简介罗红胜,男,1969年11月生于湖南汉寿。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术系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书法艺委会主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中小学《写字》教材审定委员会主任。作品入展首届"学院派"书法展、湖南省中青年代表书家晋京展等大型展览。著有《楷书习作评改》,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写字》教材两册,合著《大学书法鉴赏》《中国书法》等,多篇论文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求索》等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13.
夏子超先生在安徽宣城为人民服务了大半生,留下好名声,其做官为人,德行俱佳,勤政、清廉,对当地的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发展、水利兴修与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做出了一定贡献。本刊社长滋芜先生向编辑部推荐了虽退休仍发挥余热、现担任宣城市老科协会长的夏子超先生的书法。书如其人,从作品上看,夏子超先生已脱世俗之气,呈现出一股清静淡雅的书卷气。正如滋芜先生所言:"从书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夏子超先生心胸坦荡,他长期读书、练帖、思考,才有了今天书法上的造诣。"今节选夏子超先生所写《琼宫五帝内思上法》书作发表,以飨读者,借以弘扬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12,(27):I0003-I0006
吴之兴简介 吴之兴,安擞黄山人。1964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擅书法,能诗文,通文史。研习书法二十余年,师从曹宝麟先生。行书注意追本溯源,广搜博览,取精用弘,作品用笔雅正,以书卷气取胜。20世纪8O年代末,加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安徽省书法理论研究会等。传略入编《安徽省文艺家名录》。书论文章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理论研讨会,并在《书法研究》、《书法之友》等刊物发表。  相似文献   

15.
郑海文 《科教文汇》2014,(20):119-120
本文以唐朝张旭的《肚痛帖》为线索,通过对当时作者时间的还原、观者对时间的理解、作品本身对于时间性的体现以及海德格尔现象学中“此在”与“时间性”四个方面,来解读《肚痛帖》所体现出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6.
《晋祠铭》和《温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传世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两件作品。"二铭"不仅继承了古法传统,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文汇》2011,(31):F0004-F0004
许伟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友声书社社员,湖北省美学学会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现任教于湖北美院,兼《美术教育研究》杂志副总编辑。主要从事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与书法史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冰林 《科教文汇》2014,(7):155-156
《晋祠铭》和《温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传世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两件作品。“二铭”不仅继承了古法传统,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对徐渭的书法与绘画在其艺术技巧上的相关性及相通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徐渭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来源,和他在具体书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梳理他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艺术大环境,来解读徐渭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技巧上的关系和联系。徐渭,字文长,号青藤,生于明正德十六年,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其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曲艺皆佳,无不擅长,且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以草书入画的水墨大写意绘画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1,(31):I0003-I0006
作者简介:许伟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友声书社社员,湖北省美学学会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现任教于湖北美院,兼《美术教育研究》杂志副总编辑。主要从事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与书法史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