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  相似文献   

2.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认为,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情感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么,何谓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一种教育".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教学主线,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游戏情境与生活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史上成禁锢,是遗憾.为吸取经验教训,我国最近几年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呼吁革除之.叶老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严重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创造教育.它不仅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一生积极倡导"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教学做合一""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育人理念,陶行知认为:"实践活动"蕴藏能力培养:越是实践活动课,越能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能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合作"的效果比形式更重要。于是,笔者试图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入手,催开教育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深切呼唤,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向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语文学习之中获得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濡染,素养的积淀,心性的陶冶,这正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美追寻.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这种思想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教育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相吻合.回顾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做合一"在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在接受、实践、批判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观,这对"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非常重要,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是"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直接源头,历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学做合一"理论发端于1919年,产生于1922年,成名于1925年,充实于1927年及以后。"教学做合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它开创了教育"由死变活"、"求异思维"和"创新创造"的新局面。在现代社会教育中,尤其是教学改革、终身学习、创造教育中都需要"教学做合一"理论作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如此说.母语是民族的灵魂,母语教育是语文教育魂之所系.围绕这一迟到的真理,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扎实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陶行知曾经就"教"与"学"的内在关系和深刻联系,作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合一"科学论断,并且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定和肯定.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促动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教学合一"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本人现将参与"教学合一"理念实践体会,借助于不等式章节教学活动,从几个方面进行简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或曰:"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抄写、记录也是一种读,它的性质与默读差不多,所以我们称之为抄读.抄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改革指出,"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和语感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诗意的审美情趣为己任.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情趣,让语文课诗情回归,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下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审美教育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美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知"、"感"、"析"语文课审美教育的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任何知识,首先就要培养兴趣,学习语文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着重从课堂教学上想办法、做文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并不容易,在此,笔者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即认真写字、认真读书、认真作文的习惯.提倡读书、作文、做人三位一体,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更是党和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以"独当之任"重新审视"非语文""泛语文"现象 叶老的话:"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语文学科是多重属性、多种关系、多向互为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 叶老也说:"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然而,我们往往在语文教学中专重精神和思想一面,而忽略了"言语形式"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导致学生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尤其有些教师将一些富含人文性、思想性的语文课上成了生硬而浅薄的道德课,这种理性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教学,不但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背道而驰,也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