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学科知识树”是指以树形图等形式表述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上世纪70年代末,教育家魏书生开始“语文知识树”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构建“学科知识树”在中小学得到广泛重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市自2008年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师生共建学科知识树”活动,历经两年探索,广大师生已经养成积极绘制知识树、有效使用知识树的习惯,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以王国均教授领衔的浙师大专家团队的进入,"学科教学知识"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在课改实践中日益得到我校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学科教学知识"强调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融合,"学习共同体"强调建立学生交互学习场,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课堂学习形式。如何通过目标引领,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就成了我们课堂改革实践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 合作教学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谋求与学生的合作,以完成教学任务。合作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一起共同思考、研究如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不是带着学科知识走向学生,而是要求带领学生走向学科知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舒尔曼认为,教师除了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PCK的实质是一种"转化"的智能,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科学智能,即教师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进行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被认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习得与创新直接决定着改革的实际成效,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其中又起着关键作用。近些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呈繁荣之势,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的探讨也不少,但大多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经过总结提炼得出,而不同的质性研究得出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也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进行研究,以期揭示本土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的实然状况,从而对教师培训提供实证数据和建议。通过对上海市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静态层面由四个方面构成,分别是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和自我知识。其中,"教学知识"包含"学生知识","学科知识"包含"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向自我的知识"包含"自己所处环境的知识"和"自我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科知识构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构建的学科知识"概念地图";另一种是教师协助学生构建和绘制的学科"结构图表"或"知识树"。这些图表的建立将原本复杂、零散的知识转化成简单的线条与图画,为学生快捷地把握知识间的结构与联系,掌握重难点,提高记忆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学教师对教师教学知识各因素的重要性的认识。利用SPSS13.0和RAMONA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是参加2012年国培计划的中学骨干教师。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量表排序、隶属度函数排序,还是重要性指数排序,教师均认为教育实践知识中最重要的是"学科教学法知识",而最不重要的为"一般教学法知识";教学知识可以划分为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包含:课程知识、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育知识包含:教育情境知识、学生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教育目标与价值知识。  相似文献   

8.
即“知识树”,也称“知识能力结构概念图”。“一树”就是师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建构,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知识树,依照课标(大纲)、考纲和教材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整理形成一个树状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图:二是学科能力体系,即在知识树构建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学科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指学科教学知识,它包含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PCK"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詹德红 《教师博览》2022,(36):95-96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强调通过实践课程来帮助学生内化学科知识,进而将所学的知识变成内在的认知,实现转识成智。教师在立德树人导向下大力探索政治实践课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立德树人导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强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感悟并形成思想政治认知。  相似文献   

11.
正一、PCK:一种新兴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L.舒尔曼(Schulman)于1986年提出的。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舒尔曼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外,还必须拥有另一种新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科主题及学生不同兴趣与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组织、调整与呈现,使其有效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定位于"学科知识"与"一般教育知识"之间的交叉之处,其核  相似文献   

12.
总体来看,西方教师专业知识研究可以分为学科知识取向、教育教学知识取向、学科教学知识取向和实践性知识取向四种模式。学科知识取向模式和教育教学知识取向模式倾向于"显性知识",是教师入职的基本前提;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侧重于"默会知识",是标识教师职业特性的重要尺度,它们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共同决定了教师的专业身份。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下,以硬性、简单且统一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作业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学科知识上,偏离知识的实际应用,没有突出"减负增效"的特点。因此,文章研究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希望能够优化作业。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注重学科知识,教师通常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使知识成为中心,教师成为主角。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不懂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这个现实课题,是千万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开始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传统的"以获取知识为主"开始向"以探究知识为主"转变;从"学科知识本位"开始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开始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革还不够深刻彻底,教师与学生行为的调整也不够到位、均衡,少数教师对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A0):113-114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学科知识,认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巩固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科知识的运用紧密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综合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学科优势,将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现实生活中生活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应让学生过有生命意义、有价值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认识知识背后的价值意义,理解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领会掌握学科方法,逐步发展成为具备"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广博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的合格学生。为实现上述"学校教育价值追求",2016年至今,学校与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开展"基于学生研究和知识分析的学科教学"课题研究工  相似文献   

18.
平板电脑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改变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材四个要素的作用结构,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模式里,教师将精心准备资源,精心准备活动,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一步步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蕴涵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的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课标的落实,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有效的质疑,并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效率,使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本文就以"有效质疑"促使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的研究做了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20.
吴劭文 《江苏高教》2007,(1):105-107
教材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载体,还应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生活、生存、发展等实践能力的模本.教材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要出发,富于灵活性、开放性、实验性和发展性,以创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给教师以选择、生成、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以参与、体验、探究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