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育》2007,(27)
(一)魏文侯选相魏文侯正在想着自己提拔一位相国,可是目前手头有两个人选魏成子和翟璜都不错,一时不知到底该选哪一个。于是他去问谋士李克。李克并不直接回答魏文侯的话,  相似文献   

2.
佚名 《良师》2011,(7):40-40
战国时期,魏文侯派大将乐羊攻打中山,取得了胜利。魏文侯很高兴,决定把中山分封给他自己的儿子。这一天。魏文侯在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以后,环顾左右君臣,问道:“你们着我是怎样一位君主啊!”群臣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您是仁义之君啊!”魏文侯听了,心里非常得意。  相似文献   

3.
薇薇 《下一代》2008,(10):43-43
战国初年,魏国有位很有学问的人叫段干木,君主曾给以爵禄官职,他都不受,却隐名埋姓住在一个地处僻静的简陋小院里。一天,魏国的立国国君魏文侯乘着一辆马车,来到这个由篱笆围成的小院门前。魏文侯下车后,让随从的人待在车旁,自己独自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是一位妇人,魏文侯上前作揖道:"请禀告段先生,魏文侯求见。"  相似文献   

4.
《韩诗外传》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有一天问他的大臣狐卷子说:“如果有一个贤明的父亲,就值得子女依赖了吗?”狐卷子回答:“不值得。”魏文侯又问:“有一个贤明的儿子,就值得父亲依赖了吧?”狐卷子又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哥哥,就值得弟弟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弟弟,就值得哥哥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那么,有一个贤明的大臣,就值得国君依赖了吧?”狐卷子还是回答:“不值得。”魏文侯突然变了脸色,发怒道:“我拿这五种人问你,…  相似文献   

5.
爱毛反裘     
战国时, 刀反穿着皮衣 魏文侯外出巡游,见路上有 背柴章、·_一_-一‘一 魏文侯 觉得奇怪就 把他叫住。爱毛反裘~~  相似文献   

6.
祝淑英 《辅导员》2009,(10):40-40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的魏文侯把夺得的中山之地封给了儿子,而没给自己的弟弟。大臣任座认为魏文侯的做法有失仁义,当面指责他算不上仁君,使得魏文侯恼怒不已。另一位大臣翟璜见势不妙,连忙上前劝阻:“陛下真乃仁君也!有了仁圣之君,才会出现直言之臣。任座讲话心直口快,正是因为有你这位仁君存在的缘故啊!”魏文侯一听,转怒为喜,马上让人把任座请回来,亲自下堂迎接,并奉为上客.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时,曾经培养和保举了不少的人。后来,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了。  相似文献   

8.
乐羊是战国名将,那时的战国就像欧洲的甲级联赛,乐羊就在魏国效力,他的老板是魏文侯。有一次,魏文侯派他出征中山国。经过三年苦战,乐羊终于啃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回国后,他心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445年 魏文侯即位,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公元前403年 晋国赵、韩、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领地(三家分晋) 公元前386年 田氏代齐  相似文献   

10.
战国初期,魏国是七雄中的最强者,但到惠王以后,霸业丧失而逐渐亡国。魏国的兴亡盛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得与失。它由一个大夫封邑而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强国,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其主要原因是魏文侯用贤任能,重用人才,变法改革,使魏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人才中心之结果。到魏惠王时,不善用人,排斥人才,使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失,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和敌国的强盛。通过“人才得失与魏兴亡”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而其间,权奸贾似道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宋朝的覆灭。我们把造成贾似道这类典型官僚的社会契机及其演化过程,称之为"贾似道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少年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任人唯亲的裙带风使他当上了大官,谎报功绩使他骗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权力失控又使他得以胡作非为,贪图淫乐的人生观使他向敌乞降,多行不义使他终于被人民抛弃。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能否正确用人和对权力有效监督,是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又取决于这个政权的性质与体制;如果坏人当政,必将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2.
苇岸是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有作为的新生代散文作家,他始终关注着"大地上的事情”,关注着人类文明进程中物质与精神的相悖现象.他在自己的散文写作中所倾注的关于大地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思考,体现了他关注人类文明的永恒情怀和"关于人的改善的努力”,从而使他和他的作品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价值与文学意义.苇岸将在人们的阅读和思考中不断地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无论是在打天下时还是统治天下时,在用人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广纳贤良,云集英才;二、扬长避短,量才用人;三、恢宏大度,唯才是举。对东汉初期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寒人出身的刘备与曹操、孙氏兄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刘备的用人方式因此与曹操有很大不同,而与孙氏兄弟只有某些相似之处。刘备在无任何政治优势的条件下,藉异姓兄弟而奠建功立业之初步根基,藉信义而得人才与民众的普遍拥护,藉真诚求才之心而得天下奇才之感戴。刘备的人格魅力使他网罗了一批忠贞不渝之士,但也因过分重用最先结交的关羽而铸就大错。  相似文献   

15.
马莉英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37-39,46
孟浩然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身的大诗人,对他的身份定位,历来存有争议。从孟浩然的诗歌、生平以及与真隐者陶渊明的比较中可见,孟浩然并不是一个地道的隐者,其仕进之心一直没有泯灭。40岁之前为出世而隐,落第之后被迫归隐。既不想在开明盛世无所作为;又不想为官场所累,因此其思想总是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6.
魏延被杀是魏延与杨仪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内讧的结果。对这场内讧,诸葛亮负有责任;他对魏延和杨仪两人的矛盾认识不够;他没有搞好权力交接;他不该在临终时有所偏废。魏延被杀与诸葛亮去逝一样是蜀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出发,指出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试图从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这一角度来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提倡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应充当一个导向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好一套阅读的方法、技巧,有效地指导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阮籍是魏晋玄学人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但魏晋乱世并未给他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在政治上,他处于一种失意状态。他企图用醉酒昏酣来摆脱这种生存困境,但终究无法解脱。强烈的孤独感、紧迫的时间感、命运的无常感又使他处于个体的生存困境之中。他想通过游仙、隐逸的方式来解脱,但最终还是失败。他的82首咏怀诗表现的正是他在生存困境中所产生的生命忧患感。  相似文献   

19.
唐人选唐诗十种之《才调集》编选者韦縠,现存可资考证其生平的文献甚少。通过对《十国春秋》之韦縠小传,韦氏家族姓名及相关线索人物以及《才调集》选诗的时间下限的分析考辨,得出结论:韦縠系出于京兆韦氏,曾任后蜀监察御史、某部尚书,其生年约在884年前后,卒年在943至960年之间。《才调集》成书于943年之后,此时韦縠已至花甲之年。  相似文献   

20.
魏源作为晚清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都被放置在今古文之争的儒学思想史脉络中考察。但是,魏源虽受今文经学影响,其思想却杂糅了道家、佛家观念而有新的创见。魏源以"经世"思想为枢纽,试图重新理解传统思想中的"体用论",并以老子、《易》之"道"重新充实被乾嘉之学淘空的清儒之道统,进而发扬公羊学的"微言大义"精神。魏源的皈依佛教,并非晚年的消极隐逸,而是其寻"道"之路的自然结果。魏源所强调的净土观念虽然依托于华严宗的理事圆融观之下,但是,却因历史意识的限制,无法将净土思想中的乌托邦性格通过人类世俗历史的脉络加以展开,这也使得他无法像康有为那样,能够借助佛教的净土思想来发展出具有现代乌托邦性格的大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