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数字媒介下一种崭新的书写样式,超文本文学以数字媒介为载体,运用超文本链接技术进行创作。其文本存在状态表现出与传统文学巨大的差异,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在于从静态到动态的轨迹转变。罗伯特·库弗的短篇小说《保姆》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拟超文本小说的理念。基于此,从文本《保姆》入手,分析超文本小说的存在状态及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博客(或We博客)一词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的简称,是一种简易的信息发布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可以互动交流,深度沟通。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  相似文献   

3.
博客(Blog)技术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新应用之一,它充分利用了网络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将使用者的工作过程、思路经历、思想精华、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提取并联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最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博客(Blog),是W eblog的简称,W eblog是W eb和Log的组合词,是指基于网络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也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 eblog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 eblog工具的人。博客现象始于1998年,当时全世界大约有30多个博客网站。2000年,博客现象开始流行,“9·11”事件以后,博客现象呈…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视频构筑的话语空间中,私人性和公共性之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实证研究哔哩哔哩(Bilibili)网站上的视频博客,探讨其中私人话语和公共表达的外在差异、内隐关联,以及将这两者融合起来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路径,发现:在公私之分的层面,现有视频博客中不仅私人话语与公共话语存在显著分野,且私人话语具有可见的“去公共性”特征;在公私之联的层面,视频博客中显性的私人话语又与隐性的公共议题存在一定内在关联,某些看似私人的个体表达其实涉及深层的公共关怀;在公私相融的层面,只有当视频博客的话语主体由私民转向公民、话语内容由感性转向理性、话语空间由无序转向有序时,在视频博客平台上建构公共领域才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博客,一种在网上发布的个人日志,具有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等特点,目前正以正反馈的方式迅速波及全球。博客让青少年可以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将自己的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个人无限的表达力;让其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这都促进了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本文从加速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有助于青少年和谐自我的形成、有助于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三方面对博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 博客文化--网络新宠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Web log“,即网络日志,是网络中一种十分简单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个人用户在注册之后通过这个网络空间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包括个人原创的作品、生活照片等等.从博客上所显示的文章内容、网页设计结构,甚至超文本链接都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话语理论的角度,对“样板戏”的叙述内容、叙事的欲望与法则、叙事手段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从本文的意义上来说,“样板戏”己经失去了电影的本质意义而进入了一种“超文本”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规程的叙事与话语形式,其本质就是以畸形的集体话语对鲜活的个人话语的一次成功的反动。  相似文献   

8.
冯莉 《华章》2009,(24)
网络体裁是信息交流技术所承载的交际工具和媒体在电子媒介的互动中所创生的结果.网络体裁的超文本性带来了新的社会实践意义.以电子通讯为例分析了超文本性如何使体裁在文本、机构、认知、民族志和社会批评空问创造了新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作为一种人造物,从理念到制度都深受媒介的影响。不同的媒介环境下,大学迥然不同。媒介既是大学改革的手段,也意味着大学改革本身。源于中世纪的现代大学深受印刷媒介影响,今天伴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印刷媒介对于大学的统治开始减弱,网络影响开始兴起。在印刷媒介下,大学呈现出组织制度的等级性、知识的高深性与信息的非对称性;在电子媒介下,科层式的组织架构面临挑战,经典的大学理念需要重新审视;伴随高深知识从纸质文本走向电子超文本,教育反哺开始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继而大学里传统的师生关系也面临重构。  相似文献   

10.
超文本文学是文学与技术"联姻"的产物。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超链接技术手段为超文本文学提供迥异于印刷文本的新特质。这些新质表现在文学文本呈现、文本阅读与写作方面。超文本文学文本结构的多线性、阅读上交互性,通过链接形成的文本意义的动态增殖属性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博客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媒体控制话语权的局面,为个人获得平等的话语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博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界定了个人话语权的两层含义:话语权利(Right)和话语权力(Power),并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总结博客个人话语权实现的流程,论述制约话语权实现的因素和滥用个人博客话语权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微博技术是Web3.0时代兴起的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实时搜索、信息发布、社交平台的强大功能。微博提升了主体语言交往的自觉性,发挥了主体语言交往的能动性,提升了主体语言的创造性,彰显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主体性,强化了人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对微博在党的学习创建活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微博传播的便捷性有助于拓宽学习渠道,传播的即时性有助于增强学习影响力,传播的草根性有助于形成学习团队,传播的交互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实效。提出目前影响微博推进学习创建活动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表现在"数字鸿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对微博的功能定位不明确,传播规则缺失及党员干部的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为进一步发挥微博在推动学习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应采取加快推进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微博的发展,由领导干部要带头提升全党的"微能力"及加快微博管理的相关立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每个社会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博客传播也不例外,它也受到社会的控制。博客传播基本控制形态有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四种。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是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手段。成功的交际依赖于话语双方的话语模式、话语含义以及对话语意义的推断。了解语言交际中话语的使用规则及其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话语理解的敏感度,加强对话语意义的语言顺应性和语境动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闻博客作为博客当中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当下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并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介生活中,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改变着新闻报道的方式。于是,对新闻博客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17.
Composing hypertext documents can be an enriching path into the world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In learning to produce hypertext,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an important form of written composition that encompasses not only text generation, but also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n this article, I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teaching hypertext composition and then some specific curricular suggestions in two parts, one for teaching beginners, and one for teaching more advance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8.
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白雪公主》和《大话西游》为代表的现代戏仿体所呈现的是一种“复合本”,仿与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互性对话关系,而是超性“图一底”关系;前是再现性的,后是表现性的。“转述变调”、“义理置换”、“极速矮化”和“本格式化”是超性戏仿的基本张力系统和戏仿机制。它的“语言狂欢”是游离所“叙”之“事”的能指游戏,并通过跳跃性节奏建构了一种机械化和幼稚化的卡通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以博客作为切入点,将时下流行话题与语言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日语博文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博客中的词汇构成、词类构成、文体构成等进行分析,找出日语博客用语的特征,探讨关于新兴语言交流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Taken discourse prod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it holds that discourse production is dynamic in human communication.I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ynamics on the basis of Relevance-adap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and explain the role of the context dynamics that plays in the discours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