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如何突破传统的串讲,引导学生质颖问难,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呢?我的体会是:一、既要尊重古人,又不能迷信古人.学生们容易把文言文都看作“圣贤”之言,不可改易的.如果让这种观点凝固下来,那就只能步古人后尘,不能得到真知灼见,将来就难有所发现。我结合《石钟山记》的“郦元之简”、“李勃之陋”的教学和《游褒禅山记》关于“后进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的讲解,指出古人因时空的局限和条件的制约,认识能力不可能达到全面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程度,引导学生应在细心研读古籍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问题,修正古人的错误。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苏洵的《六国论》说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弊在赂秦”,并围绕这个问  相似文献   

2.
把自己放低     
把自己放低,放到尘埃里去,便见得到幸福了。古人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的是高处不胜寒的情景,也是芸芸众生中,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柳下惠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典范。这既有其历史原因,也体现了古人对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5.
黄萍 《陕西教育》2007,(5):34-35
教材分析:“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一、“我自欲写”在古代剧论家中,金圣叹是明确提出写自我、强调以剧作家主体意识为中心的第一人。他在金批《西廂》第一章《惊艳》首则批语中即指出: 今夫提笔所写者古人,而提笔写古人之人为谁乎?有应之者曰:我也。圣叹曰:然,我也。接着他分析说,“古人实未曾有其事”,“亦实未曾有其人”;即或灾有其事、其人,古人也不能隔“十百千年之后”“因以告我”;我亦不能逾“十百千年之前”“问诸古人”。因此: 今日提笔而曲曲所写,盖皆我自欲写,而于古人无舆。不仅“所写”与古人无关,“所受”则更与古人无涉,因为离世十百千年的古人“又安所复论受之与不受战”。所以,剧作的始点和终点都在于剧作者自我:  相似文献   

7.
品读古诗,探寻古人的文化情感和民族灵魂,从中总结传统文学的审美经验,观照古人的治学精神,在深思、反省中得到鞭策:一、"只争朝夕";二、"贵在创新";三、"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8.
优雅的等待     
<正>闲暇时,我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手捧一卷线装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古人没有闹钟和手表,没有电视和电话,古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不过,古人的生活节奏绝不似当今这样的紧迫,古人的生活一定是舒缓而闲适的,古人的民风一定是质朴而醇厚的。而且,古人一定有着优  相似文献   

9.
杨慎强调文质并重,其中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文采的修饰。杨慎重视文法,他特别指出古人作文不厌其复、状物传神等特点,他对古人作文中引用方式的梳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杨慎对陆机《文赋》中"警策"一词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存在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杨慎强调文质并重,其中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文采的修饰。杨慎重视文法,他特别指出古人作文不厌其复、状物传神等特点,他对古人作文中引用方式的梳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杨慎对陆机《文赋》中"警策"一词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存在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可见,"有效质疑"是现代小学生应该达到  相似文献   

12.
一青年教师教学生认识“疆”字时,做了如下指导:师:(板书“弓”)这是古人用来干什么用的?生:这是古人打猎的工具。师:(在“弓”的弯钩处加上“土”)古人还会用“弓”来干什么呢?生:古人还会用它来保卫国土。师:对,古人手持弓箭坚守边疆,保卫自己的国土。你们看,这(写出“疆”右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棋     
世事如棋局,人生如对弈。人生往往在丢“车”保“卒”,还是丢“卒”保“车”两者间徘徊,而不知所措,妄图两者兼得。然而,人的可悲处就在于此:该舍之时偏偏要得。 古人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又说:“忠孝不能两全。”可见舍与取由古至今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的确,人们常想鱼和熊掌兼得,但也该想到在你获得的时候你也失去了些什么。尤其是在这个充满功利主义的社会,人们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一切向“钱”看,那么我们会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麦崇楷得到钞票而失去了自由,…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行路     
古人云:“行路三千里,胜读十年书。”这不但说明了读书与行路的关系,也说明了古人并不都赞成读死书。  相似文献   

15.
地望称在历史上是颇为常见的称谓,大致从唐宋开始,随着古人别名的普遍使用,其他称谓法(如地望称、官爵称、排行称等)也普遍得到了时俗的认可。用地望相称,既表明了对故土的感情,也反映了“父  相似文献   

16.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古人没有表,生活步调也不似当今的紧凑,即使等人不来,想必也是心平气和吧?"  相似文献   

17.
(一)要注意名句中关键词的意思。我们知道古人作诗做文很讲究造句的功夫,特别注重炼字炼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便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语言反复锤炼的明证。既然古人对语言有如此追求,那我们在背诵时对关键词句也要细心体会,反复玩味,不能误了古人的苦心。例如: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的问题,至今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当人在从事饶有趣味的活动时,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力比吗啡高出500倍。因此,对有趣味的学习活动,学生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学习古诗是如此,这是熟能生巧,是"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溪成江河",是量变生成质变,是对所学知识的积累、融会贯通,是对知识的迁移。古人在有古文化氛围环境中学习古诗,尚用此法;古诗学习是一种文化语言的学习,英语学习,也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的学习是相通的,学习英语也可借鉴此法,在某种程度上还可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