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学期,笔者参与了2006年合肥市初中毕业生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考务工作。我工作的一个考场,有一组实验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此实验中有一项操作是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倒入一只盛有高低不一、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熄灭情况。以下是我目睹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操作情景:  相似文献   

2.
“压缩气体做功”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是“物体的内能”中的两个活动.在学生了解物体内能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实验活动,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显示物体内能的变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解释此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实验是较为普遍入选的实验。本实验不仅可以了解用相对密度法测定分子量原理和方法,而且涉及许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天平称量,后普发生器的使用,气体洗涤,干燥等。同时涉及误差理论等问题。确实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根据亚佛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区、同体积的、,,。。。、。、。‘.mM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分子量之比:”一分,以D”’””””“”“”””””“””“”ffiM”””一。、。m;M.表示相对密度,D一T一分或MI—DM。所以某气”“””””‘““”“mM”…  相似文献   

4.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认为,本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一种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另外,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5.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7页图2-9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高二物理教材第38页图11-9“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实验,都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很多老师做此实验时,常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课前准备实验时,能一次成功,非常顺利,而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时,却很难成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多年,反复探究该演示实验,认为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  相似文献   

7.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化学定律。主要从三类反应设计实验:有气体参加无气体生成、无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无气体参加和生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对于第一类反应没有设计实验,笔者研究了新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这类反应设计的实验“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设计出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方案,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并进行了实验的延伸,基于此,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文章充分运用了跨学科的知识,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基于实验事实,建立了影响气体压强变化因素的一般模型即“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温度越高,气体粒子数越多,气体被压缩则压强越大”。并在“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改进”,以及“设计实验证明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的应用中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突破压强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的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朱红 《物理教师》2014,(1):54-54,65
1 问题提出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9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物体的内能”中为了说明“做功改变内能”安排了2个实验,分别是“压缩空气发热”和“蒸汽对外做功”,见图1,前者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后者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浮力》课中浮沉条件时,观看了模拟潜水艇的演示实验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浮沉演示实验在液体中进行,能否在气体中进行呢?”于是我设计制出了气体浮沉器并进行演示实验。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自然科学或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一般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不足:不但实验过程中会有一些二氧化硫气体通过玻璃片的开口处扩散到空气中,而且实验结束后,如果让二氧化硫气体自由扩散,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我总要力争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缺少仪器和药品 ,我总要千方百计搞到。  例如 :为了做好实验 ,我自制了许多教具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器”、“灭火器简易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改进装置”等。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改进装置简介 :   1 图一为教科书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该装置的缺点 :①用橡皮袋回收尾气CO ,CO有可能跑到空气中 ,CO气体有毒 ,会污染环境。因此 ,该演示实验教师一般没有做。②CO气体能燃烧 ,没有充分利用废气———CO气体。图一 一氧化碳使氧化铜还原成…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中的原电池实验,其中一步是当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后,要求学生观察铜片上有没有气体放出,只要有气体放出,这个实验就算成功。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实上,在铜片上产生气体的同时,锌片上也会有少量气体产生,特别是采用用过的锌片,生成的气体还要更多些。细心的学生可能会问:“锌片上应该放出气体吗?”教师往往回答,按照原电池的物化机理,锌片上不应该有气体放出。对此,教师往往以“锌片不纯”作答。其实,做此实验选用一点化学纯、分析纯乃至优级纯的锌材并不困难,纵然如此,也不能排除锌片上的气体产生。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NO2气体,所以要想清晰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关键是在产生NO气体前必须排尽反应器中的空气。如何灵活运用我们所学过的排气集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来达到实验目的呢?这就必须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这也正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命题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值得同学们认真关注。以下略举两例关于此实验过程探究的典型习题,希望同学们能悟出其中之“道”,打开创新之“门”。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第二册82页“液化”这节课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采用让“水蒸气”喷到一个冷的物体上,然后看到有水滴掉下来以说明气体液化的。但我认为此实验不太妥当,因不能很好地说明变化的本质,我们看到的是还没有喷到冷物体上的“白气”,实际上不是气体,而是已经由水蒸气液化了的微小水滴,所以呈雾状。这样,实际上是水蒸气从玻璃管口喷出后就开始了液化,从而形成了白雾,用冷物体接收,只不过是集小成大,但不能说明水蒸气是  相似文献   

16.
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上海市天山中学(200051)施佩欣一、改进目的高二化学实验册中实验二“硝酸的性质”中,有“浓硝酸跟铜作用”一实验。实验过程中,如每个同学逸出少量二氧化氮气体,则一个班级在实验过程中排出的NO。的量就不容忽视了。且NO。是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7.
力、热综合题,绝大部分都是围绕气体实验三定律或气体状态方程应用来命题的考题,其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力、热学知识确定气体状态参量及其关系,特别是气体压强是联系热学和力学的桥梁。由于“气缸类”考题在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较多,因此,本文在此着重对“气缸类”力、热综合题作一例析。一、“气缺类”力、热综合题的解题一般思路和步骤 (1)以活塞(水银柱)或气缸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状态,应用静力学、动力学或其他力学知识,确定气体的压强。一般是在平衡状态下,利用平衡条件求气体压强;在加速状态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气体的压强。 (2)以气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气体状态及其变化,确定每个变化过程气体的始末状态参量,并运用气体  相似文献   

18.
在热学演示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N形玻璃管”配以有色液柱来显示有关热现象,其效果明显、制作简单。现分别介绍如下: 1 气体热膨胀的演示 教材中是将“Γ”形玻璃管里面注入一段红墨水的水柱来显示空气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此  相似文献   

19.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教学设计当阳市电教仪器站王清泉丰解文(444100)实验室利用金属锌和稀硫酸作用制取氢气是一个典型固体与液体作用产生气体的实验。通过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有关制取氢气的原理、检验气体纯度、收集气体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喷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对新编初中化学课本中氯化氢气体在水里的溶解性的实验——“喷泉”实验的装置作了一些改进(如图),增加了“泉”喷的时间(可持续四、五分钟),而且能避免因漏气而造成实验失败,同时实验的器具在农村中学也容易找得到。实验操作过程: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和500毫升的医用盐水瓶用排气法收集氯化氢气体,待满后分别用塞子塞紧。在盐水瓶中塞上插入一个2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