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任 《历史学习》2005,(9):44-44
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介绍禅让制都说这种制度是“民主推选”,尧、舜、禹的个人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因此被推举为继承人。但《史记》中记载不是这样。《史记》中介绍尧是黄帝的玄孙,禹也是黄帝的玄孙。禹的爷爷是顼,尧是顼的侄孙子。顼则是黄帝的孙子。舜也是黄帝的七世孙,是顼父辈的另一个支脉。《新华词典》后附的“我国历代纪元表”,黄帝以下至夏禹、启等,其实都是黄帝血统的延伸。所谓禅让,是在黄帝家族中的禅让,外人恐怕没有机会。尧是承接他哥哥的位置当上头儿的。他的父亲帝喾是五帝之一,死后位置先传给长子,也就是尧的哥哥。尧的哥哥没干…  相似文献   

2.
在古中原黄帝、炎帝、太昊氏三大部族的联盟中,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中更替,在黄帝族中,地位只在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而黄帝以后父死子继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表明了帝王家族世袭制的存在,且尧舜禹在生前并没有转让帝位。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焦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夏传子、家天下”的传说。现代史学界一般也认为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起源于夏朝,而在夏朝之前,则是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如臧嵘、王宏志云:“禹死以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由自己继承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笔者认为,依据现有的史料,大致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5.
各种版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在讲到夏朝建立时都特别强调:“禹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许多同学据此就认为:从此“禅让”结束了。其实不然,“禅让”作为我国古代最高领导人更替的方式,在我国国家形成以后曾反复出现过。纵观历史,主要有:(1)曹丕称帝。东汉末年,诸侯混战,196年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汉相”,被封为魏王。《三国演义》骂他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220年,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为魏王,强迫汉献帝举行“禅让”大典,取得了帝位,国号魏,定都洛阳,历史上又称曹魏。(2)西晋建立…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5~6页指出:“‘禅让’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并举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禹等为例。这使很多学生误以为“禅让”很“民主”。其实,禅让并非真正的民主。理由有三:首先从禅让的动机来看,取得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地位完全有利可图(尧舜禹之所以很富有,是因为他们都做过最高首领),因此权力之争当时十分激烈。其次从禅让的全过程看,禅让仅指一种由众多部落首领迫于无奈而共同推举或承认的仪式,或者说是诸部落斗争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强力实际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从禅位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大都出在同一家族,尧舜年老…  相似文献   

7.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据此回答1—2题。1.“禅让制”无法继续推行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说到“世袭制”,最早要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并镇压了反对势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了中国“家天下”的创立。  相似文献   

9.
徐卫 《班主任之友》2004,(11):39-39
说到“世袭制”,最早要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并镇压了反对势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了中国“家天下”的创立。  相似文献   

10.
1.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在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推行。传说黄帝后,我国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尧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尧年老时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他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德才兼备的舜。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捕鱼、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舜年老后,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中原地区,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存在着帝王家族世袭制。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黄帝以后有父死子承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且尧舜禹生前也并未转让帝位。  相似文献   

12.
日前读到《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2期古云天先生的《谈谈“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问题》一文,文中主要是针对河北宣化一中任莉萍老师所提出的“禹建立夏朝。那么禹在把王位传给儿子启之前他的统治是属于‘家天下’还是‘公天下”’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讨论,并由此涉及到有关“禅让制”和“世袭制”的过渡问题,很具启发性。笔者此文,拟为大家介绍与禹之禅让传说有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也话清高     
“清高”一词,意义有些空灵,不好诠释。有以“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者,有以“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或“指人孤高,不合群”者。我以为清高至少应有品质清纯、不慕荣利、才识高远、孤傲不群等几个方面的含义。综合看来,不同人物,清高的境界各不相同。一生坚守清操,面对荣利,从不曾犹豫,这是纯正的清高,是清高的最佳境界。上古时期,虞舜要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觉得有污清洁,赶快到河边去洗耳。这样的人,就是打死他,强逼他去做坏事,也断会宁死不从的。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想把王位传给幼子叔齐,叔齐却坚决要让给大哥伯夷,谁知伯夷也…  相似文献   

14.
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为何称为“重阳”呢?在《易经》中,九为老阳之数。九月初九,月日皆为阳数,是谓重阳。尊老敬老,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来,代代相传,并将之发扬光大。据史书记载,舜有“事亲”之德,又有才干,尧就把帝位禅让给舜。成汤时代,“王者养耆老,尊道德。”《诗经》中,也有许多敬老思亲之作。西周之后,敬老开始形成制度。历代王朝,对敬老养老也做出了许多具体规定:春秋战国时期规定,70以上老人免1子赋役,80岁以上老人免2子赋役,9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关于唐尧、虞舜、夏禹的王位更替,先秦人同时流传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传说:一种认为尧、舜、禹是天生圣王,不以王位为私,不传子而是让位给贤人,此即史家所艳称的传贤禅让制;另一种则认为尧、舜、禹与后世帝王无殊,也是把王位视为私有,经过与敌派斗争篡夺而得来,并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两种传说  相似文献   

16.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每当吟诵这瑰丽的诗句,就令人向往那白云瑷叇的苍梧……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零陵乃古地名,虞舜时属三苗地。司马迁的足迹曾至九嶷,他的记载是与历史,地理情况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尧舜禅让与篡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自王玉哲先生在《历史教学》1986年1期发表了题为《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的文章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注意.万九河先生最近在《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4期上发表了《怎样看尧舜禅让与篡夺的关系》一文,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王文》中认为,历史上“禅让”和“篡夺”两种截然相反的传说史料价值是相同的、都含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早的扇子,传说始于虞舜。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记载:舜受尧禅让得天下,为了广开视听,求得贤人辅助,而作"五明扇"。由此可见,我国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生风祛暑,而是帝王们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将治国的主张写在扇子上,用来昭示清明的。相传折扇起源于日本,  相似文献   

19.
现在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第一位就是虞舜行孝。关于虞舜的行孝,上古文献《尚书》记载非常含糊笼统,最早是《孟子》对虞舜进行了文学演绎,又经过汉代司马迁《史记》的进一步阐发,虞舜故事才不断生成。孟子对虞舜行孝的塑造影响了后世文本与图像的演变。虞舜行孝图像,在东汉武梁祠汉画像石和林格尔壁画中体现的孟子关于虞舜为上古先王圣贤的形象;在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北魏宁懋石室有孟子演绎的“焚廪掩井”等虞舜受到家庭成员的迫害,仍痴心不改,履行大孝的举动。唐代敦煌文书《舜子变》关于孟子对虞舜“躬耕于历山”记录增加了“孝感”成分,使得宋金元时期的墓葬图像二十四孝呈现出“象耕鸟耘”或“猪耕鸟耘”固定形象。“大舜感天动地”成为元末固定二十四孝的首位孝子,这起源于孟子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尧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尧,祁姓,名放勋,号陶唐,尧是他的谥号。相传尧为帝喾之子,为陈锋氏所生,名放勋者,意在能仿上代之功勋也。帝喾死后,放勋的异母兄挚即位。挚封放勋于唐县,称唐侯。挚在位九年,治理不善,而唐侯放勋则“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记),善于理政,“诸侯归之”。挚十分佩服唐侯的能力,遂将帝位“禅让”给尧。帝尧所属的氏族部落是陶唐氏,原生活在河北省中南部,至尧时才迁到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