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利用国家行局的资金来推动大后方工矿内迁和发展,对大后方工矿业发展起过若干有益的作用。就本质上而言,四联总处的战时工矿贷款政策也含有向商业资本合流和转化的趋向,且是一治标之策,因而其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发放的农村贷款是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农贷发放以恢复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为主要目的,形式灵活多样,覆盖范围较大,利率较低,显示出浓厚的政策性特点.通过对河南省农贷调查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农贷成效显著,在持续性和覆盖面等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对抑制高利贷、缓解农村资金短缺、促进农村生产、改善农民活动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安徽农业衰退、农民贫困、农村破败。为恢复和发展农业,安徽银行业对农村经济进行了金融扶持,对于改变高利贷、合会、典质三足鼎立的农村借贷格局,促进安徽省农村金融流通,救济贫苦农民,刺激生产经营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还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借贷系统,距离农民借贷的需求还很遥远,而借贷过程的种种弊端也大大影响了农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其工矿贷款政策,以利用国家行局的资金来推动大后方工矿内迁和发展,对巩固后方经济、供给前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进而有益于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银行农贷业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中国近代农贷史上有突出影响的中国农民银行的农贷业务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农民银行为政府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贷网络和现代的农业金融运作机制,农贷的功能结构也日臻完善。农贷收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对借贷农民的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促进了部分地区农业的增产增收。同时也指出了该行农贷业务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如农民银行的农贷数额呈现出非良性的增长、农贷水平较低、受贷人数相当有限以及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在整个中国农村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农业银行,经过法币政策的实施和四行实行专业化,中国农民银行逐渐统一了农贷,成为国民政府的国家农业专业银行,这是中国农村金融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安徽是民国时期中国农民银行最早开展农贷业务的省份之一。中国农民银行在安徽的农贷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并结合时局的变化和安徽的自身特点,逐渐走上了一条相对完善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农贷制度。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恢复农村经济,缓解农村金融枯竭,实施农贷政策。在调整农业金融、恢复农业生产与促进受贷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挽救抗战时期出现的农村经济危机,导致农贷效果与农贷宗旨呈现一定程度的分离。此间,大量货币伪造案件的产生恰当地诠释货币伪造行为是产生于农贷制度与其现实社会运行环境之孽生物,反映农贷制度与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及战争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西的农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农贷在中央政府和广西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兴起。抗战时期的农贷对促进广西的农业发展,维系广西在战时的安定局面,坚持长期抗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广西的农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农贷在中央政府和广西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兴起.抗战时期的农贷对促进广西的农业发展,维系广西在战时的安定局面,坚持长期抗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进行大后方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广西作为大后方的重要省区,为满足战时军粮民食之需,对农业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性开发,使战时广西的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贷,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目前财政支农的重要形式。随着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生产责任制等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农贷在发展农业的资金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加强。为了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必要对农贷的性质、作用及其运动规律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为了恢复农村经济,国民政府极力推行农村合作贷款。"国家农贷机关→合作金库→合作社→社员"的农村合作贷款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银行利率、合作金库利率和农村合作社利率的三级贷款利率体系。尽管农村合作贷款利率随着物价上涨会有所上浮,但相对于农村传统借贷而言,合作贷款不仅利率较低且利率上涨幅度也较小。尽管如此,关于农村合作贷款是贱利还是高利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抗战时期,一些农村经济学家指出,如果考虑到农民的还贷能力以及农业的经营利润,合作贷款的实质仍然是高利贷。然而,放贷机构却认为,正是由于贷款利率太低才导致了合作金库普遍亏损,纷纷要求提高合作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四联总处除积极参与规划和组织工业工作外,特别从资金方面进行配合,实现国家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结合,对西南地区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四联总处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特种工业投资、工业垄断及工业发展变化等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6,(5):83-90
高利贷实际绞杀了中小民营经济,已成为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毒瘤,对高利贷予以刑法规制并不违背契约自由与意志自治的基本精神,也符合域外各国金融刑事立法趋势,具有合理性。在目前刑法体系下,发放高利贷的行为以非法经营罪定性存在诸多问题备受争议。刑法应当增设职业发放高利贷罪,对扰乱金融秩序的职业发放高利贷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从根本上遏制高利贷现象。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方向,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现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的小额贷款的经营与管理略抒己见。一、小额农贷的经营 1.小额农贷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是一群潜在客户,  相似文献   

16.
高利贷现象理应出现在金融抑制的时期和区域,因此,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较易出现高利贷。但近期在金融机构林立的城市地区出现了高利贷泛化的现象,"城市版"高利贷的成因复杂。究其原因,是宏观货币政策与阻滞的银企合作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剖析"城市版"高利贷运作的模式,并针对于此,提出高利贷泛化的扼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巩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对大后方的文化人进行了统战工作:发扬民主,尊重文化人的抗战意愿;为大后方文化人提供舆论平台;积极参加大后方文化界活动,宣传其主张;对大后方文化人给予援助和进行营救。通过这些统战工作,既使广大文化人得到了自由和民主,又维护了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随着文化重心的西移,大后方文化人群体形成.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开展了对大后方文化人的统战工作,促成了大后方文化人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走向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开始了积极追求政治进步的历程.同时它也是大后方文化人追求自身价值,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合乎逻辑的选择.文化人的觉醒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抗日时期大后方戏剧的历史进程从戏剧主题的角度去理解 ,可以刷新对大后方戏剧特点和意义的现有认识。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戏剧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主题类型 :社会主题、人生主题和文化主题。这些主题类型可以表明 ,大后方戏剧具有特殊的对象视野 ,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值得珍视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陈云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陈云对大后方党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依据当时国情和对过去白区党的工作经验的总结,明确提出了大后方党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基本任务;针对大后方党的长期秘密的特点,提出了"党内小党外大"的指导方针;鉴于敌人企图一网打尽我党组织的险恶局势,提出了大后方党组织必须建立"杂乱无章"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根据大后方是国民党统治地区的环境条件,强调了各级党委必须成为"国民党通",学会和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争取革命力量的工作方法;吸取过去白区党组织缺乏外层掩护而遭受打击的教训,制定了大后方"党内工作是秘密的,党外活动是公开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