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繆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贯穿了“反抗”的主题思想,从小说《局外人》到《鼠疫》,加缪展现出主人公面对“荒诞”处境时如何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即“反抗”。加繆的“反抗”思想主要体现为面对生存的荒诞处境的“反抗”,是一种融合了“肯定”与“否定”因素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大多表现的是人生安稳的一面: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表现了永恒的人性,揭示了生命的本相。当时特定的乱世时代背景投影到她及其小说人物的生命中,便生出一种苍凉之感:虚无与孤独。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当然,“自由观”在萨特“人学”里是一个核心部分,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的矛盾,能够充分地认识其自由的本质及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生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5.
萨特自由观的美学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自由哲学建立在他对人的思索之上。从美学角度对萨特的自由观念进行新的阐释,并结合萨特的文学创作实践来深化这一认识,对我们关于美的认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实际上萨特的自由的精神就是人的美的追求,美就是人的自由的敞开与显现。  相似文献   

6.
境遇剧不仅是萨特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是其哲学的特殊载体。本文从境遇剧中体现出的萨特自由观的四个方面,即自由的本质、出现根源、实现途径及必然结果,全面分析了萨特的自由观。同时,指出了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因素,为辩证研究自由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8.
宋秀红 《职大学报》2011,(3):77-79,93
作为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之一,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如沉沙折戟被人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捞起以来,短短几十年里,张爱玲的世界历久弥新,“张爱玲热”延续至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拟从张爱玲个人经历出发,结合其创作实际,揭示张爱玲文学内外的虚无与务实的人生状态。  相似文献   

9.
休谟通过对印象和观念的划分,将想象视为一种微弱的知觉,并主张二者只存在程度上的差异。通过批判性地考察休谟的想象理论,萨特指出,在知觉和影像之间具有本质差异,想象不是一种微弱的知觉,更不是一个物,而是一种意识活动。想象以四种方式来设定其对象不存在,揭示了想象本身所蕴含的一种否定性和虚无。而想象及其对象的非现实性和否定性使之与知觉从本质上区分开来,进而表明想象意识较于知觉意识所具有的自发性、创造性和自由性。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 ,现代文化亦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 ,对文化问题 ,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不断反省 ,是一个民族走向自新和复兴的重要途径 ;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情绪性的还是理智性的 ,决定了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是否全面、是否公正 ,也影响着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现代文化的产生。所以 ,我们在关注现实的同时 ,就不能不兼顾传统。只有全面了解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才能有效地防止“形左实右”的文化心态 ;了解传统 ,不是为了回归传统 ,而是为了走出传统 ;如何使传统文化获得现代的生命活力 ,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是王弼玄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整个魏晋玄学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概念。王弼的“无”有五种涵义 :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功能义、境界义。这五种涵义又分为三类 ,即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的“无”为一类 ,后两种涵义的“无”各为一类。由于“无”的第一类涵义中的生成义和抽象义的矛盾 ,导致了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12.
在形式上,《恶心》与《局外人》都是主人公的自述,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在内容上,二者都以"世界是荒诞的"为前提和底色,都塑造了一位严肃、阴郁、痛苦的思想者形象,洛根丁和莫尔索思想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上帝死了".但是萨特主张自由选择,加缪相信人无可选择,每一种人生都是空虚,改变不了最终的虚无,二人同途而殊归.  相似文献   

13.
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欧阳予倩在翻案剧《潘金莲》中赋予潘金莲众多现代理念和意识,但是作为在旧时代浸淫已久的女性,她不可能完全地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地脱离剧作家的意愿,与男权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就形成了她的悖谬。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15.
《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3,可见道教文化对整个作品的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内容、艺术以及编者情感三个方面的指向性.就内容指向性来说,集中表现在道教神仙信仰、道士与道教理想几个方面;就艺术指向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意象、想象力和整体艺术风格三方面;就情感指向性来看,主要体现了编者冯梦龙的“情教观”,并实现了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相似文献   

16.
萨特美学因其以个性生命体验,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展趋向被界定为非理性的美学。萨特将意识还原到前反思的状态,运用现象学方法揭示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反映人的主观心理状况,使他的美学处处闪耀着感性的光芒。但是其有关自为何以可能与自在相遇及文艺功用观的思想,表明他仍然没有摆脱理性的束缚。其美学也仍然保持着浓厚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坛崛起的"后现代"小说为"标本",分析了中国式后现代小说文本的思维逻辑,指出其在消解生活意义的同时建立文本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对安徽省高校增设运动训练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安徽省高校增设运动训练专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世界理念是胡塞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中内蕴着先在存在与经验构造、感性解放与理性选择、历史精神与时代意识、个体关怀与集体生存相统一的方法论特征。历史表明,我们要还原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本真理论样态,必须从其理论大夏构建的方法论入手,深入地揭示出它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