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学手段审美化是课堂增魅的重要艺术策略。教师可艺术地使用教学手段,像教学语言、非言语表达、各种传统教具、现代教学媒体等增强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2.
梁丽萍 《广西教育》2008,(18):21-22
通过构建审美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形象直观法、情绪感染法、角色扮演法、分组探究法等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阐述了审美化教学的评价策略;激励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创造:激赏学生个性等。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就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语言、板书、仪态等因素入手,发掘出它们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尽力把它们的综合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改对课堂的影响仍不及应试对课堂的辐射,当下的课堂生活的功利化倾向使课堂生活处于遮蔽状态,借助现代美学的审美化观点,把审美化作为一种方法,恢复课堂生活的本真面目.本文通过对课堂生活审美化的重新解读,提出课堂审美化的理念和操作策略,力促课堂生活融入生命的生成之中.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大都是带着美丽的梦想跨入中学大门的,当他们汇入青春的风景线之后,这个阶段的学习便成了他们自我生命意识崛起的关键时期。校园生活虽然多姿多彩,但社会现象也错综纷坛,不能不让他们眼花缭乱,美丑难辨。然而这些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中学生,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文学、艺术于一体的语文课,应肩负起培养这些青少年学生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去完成社会现实赋予的重任?关键在于如何增强语文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妨着眼于营构一种…  相似文献   

7.
各科教材中都客观地存在着大量的审美因素。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欣赏它,品尝它,体味它,领略它,直到自己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感到“相看两不厌”,甚至达到迷醉的程度,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对于渗透一词的理解,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行美育的基础。《汉语大辞典》释义为: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这个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考问题:其一,谁向谁渗透?或者说,什么向哪些方面扩展?其二,逐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什么为始终?其三,如何实现扩展,或者说扩展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思考,会让我们逐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构建自己的美育策略和方式。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会认为好回答,会认为是美育向学科教育渗透,或者美的因素向学科内容渗透。如果只是这样理解,我们还是停留在粗浅层面。美育对学科的渗透,还应该是审美教学向非审美教学扩展。这表现在教学目标审美化、教学内容审美化、教学过程审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审美化教学是美学原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入和具体运用.是融教学规律与审美规律为一体的艺术化教学。它以形象性、情感性、节奏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化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感知知识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更为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要为21世纪培养具备健美人格的时代新人,必须先使教育成为审美。亟须的审美化教育策略有:深化认识、优化师资、美化课程、关心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要求教学从艺术的美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在根植于历史本体的美学向度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责任担当;在外化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发现人类精神之美,弘扬美善价值;在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文化向度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要求教学从艺术的美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在根植于历史本体的美学向度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责任担当;在外化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发现人类精神之美,弘扬美善价值;在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文化向度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的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门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审美享受的艺术,是一项真正的精巧绝伦的塑造人灵魂的伟大工程。教育的审美化是人类教育实践日益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人类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具有审美特征的高度艺术化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整个教育进行美学思考,将会拓宽我们的教育思想,最终从根本上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增进一代人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眼去审视美,用脑去思考美,用口去再现美,用手去创造美。从读、问、写、思、品五方面来建构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塑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审美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答的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审视课堂教学审美化,应该在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编制、课程实施方式改革方面作出新的努力。一是对体验性目标的逐层分解和操作性表述,二是将学科知识的横向整合和纵向序列相结合,三是处理好审美化教学实践的模仿与创新、预设与开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审美化教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谐性等特征。汉语言文字则具有音乐美、形象美、意蕴美和情感美的审美化特点。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汉语母语的优势,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的审美化特点,使学生真正感悟汉语言在语音上的音乐美、体会汉文字的形体美、体味汉语言语词的意蕴美、热爱文章中的情感美,从而深化语文审美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庄晓松 《化学教与学》2015,(2):19-21,44
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教学因素的审美转化以及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欣赏的引导等方面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审美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通识课的审美化教学应成为大学通识课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本文以《边城》审美化教学的课堂设计为例,从巧妙导课美、精彩授课美、教学高潮美、结课艺术美四个文学传输美的环节来揭示高校文学审美化教学的美感及其课堂操作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美学理论,联系文秘专业学科教学实际,讨论文秘学科教学的审美化问题,简要分析其性质,并提出了实现文秘教学审美化的几个策略,极具可行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