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年学分制是许多高校顺应教学改革趋势、从学年制向完全学分制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本文在分析学年学分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工程训练教学进行学分制模块化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学年学分制对工程训练教学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目标管理制度,学年制则是一种以既定教学课程进度和学习年限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制度。因此,后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变性的需求。况且缴费上学的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会提出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灵活性要求。 但是学校从实行学年制管理改变为学分制管理的梯度太大,而且中专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中专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我校采用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但又是以学分来计算学习量的学年学分制。 我校于1995年在新生中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对中专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专科学校试行学年学分制的构想于敏曲岩学分制是以选修课为基础,以学分来计量学生的学习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制度。根据我国高校招生体制和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考虑到我国专科学校实际情况,目前宜采用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就是基本上保留原来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实施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原广东省高等教育厅于 1999年8月颁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之后,省内许多高校行动起来,投入了推行学分制的行列。其实,在此之前,有些高校已在进行学分制试验,然而细观其实质、做法和效果,大多仍属于学年学分制一类,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又据笔者所见,新近实施学分制的,基本上也是学年学分制。所谓学年学分制,是指在学年制基础上把所开设的课程按计划学时计算学分的教学制度,学习年限和教学进程等仍按学年制的安排不变,开设的选修课寥寥无几。这样,所设学分,其实没多大意义,虽冠以“学分制”之…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高校按照苏联的模式,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一直实行旧的传统的学年制。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如此,只有少数大学实行了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参照国内外情况,经过分析对比,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是个发展趋势。一、学年制不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积极性。我们知道,传统的学年制是按学年、学期,排固定的课表来进行教学的。它只从学生的统一性出发,按一定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学机械划一,强求学生齐步前进,平均主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施学分制的优越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年制和学分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比学年制有更多的优点,学分制取代学年制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提高教学水平、主动面向世界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存在的不足,以及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义,认为实施学分制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制定科学选课制、实行导师制和学生评价制、建立多维学生管理体制等构建学分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学分制,明确中国特色学分制内涵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根据考察研究,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至少有四方面的特点。(1)以学分代替学年来衡量学生学习量,改变了以学习年限的衡量标准。(2)以指导性教学代替指令性教学。学年制条件下的学校教学形式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学计划,所有课程为必修,不存在选修课,是指令性的教学过程,而学分制为了搞好选修课,首先制订各种类型、各种系列的课程,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3)以弹性管理代替刚性管理。学年制的一切管理制度均是学校规定好的,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学分制是弹性管理制度,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及其学习年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以选课代替排课。  相似文献   

9.
学年学分制下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需求,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课需求,合理统筹实践教学资源,保障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以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为平台,构建完全学分制下多层次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深化,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进而到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在各高校的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面临诸多与之前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问题。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中,应结合各学校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以及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实行学分制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是否实行学分制并非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学分制与学年制各有利弊,高校的取舍应根据自身实际,不可一厢情愿、一哄而上赶时髦。一所高校,既可实行学分制,也可考虑对学年制加以改造,实施灵活的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要旨是赋予学生以选择权,以收殊途同归之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从80年代起相继采用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系,90年代后虽有修改,但无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学分制实际上是学年学分制,或称其为计划学分制,即在教学计划编制及执行中按学时计算学分,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课,对理论教学课程按每十六学时计一学分,对实践教学课按每周计一学分,通过计算,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学生须修满多少学分(总学分及分类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与这种学分制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中则规定了学生降级、退学的学分值(以学年或学期为结算时段)。应该肯定的是学年学分制对于促进合理编…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一 构建素质学分制,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分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别于学年制的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而形成的学业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建立一种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在学分制中,学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轻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从2000-2001学年开始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从01级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学年学分制).4年来,学校建立了学分制管理制度和各种教学文件,并在学分制条件下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对本科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 ,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采用的是学年制或不完全的学分制 (也被称为学年学分制 )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许多高校纷纷提出要实行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 ,并为此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我校也重新修订了《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本科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和《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等文件 ,部分实现了以弹性学制、有序转换专业和自主学习机制为内容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无疑在形式上开始走向学分制 ,但我们认为 ,学分制的精神内核是通过灵活的选课制培育学生的个性 ,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学分制与学年制学习制度下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成绩,评价实施学分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利用Excel软件进行函数计算和统计处理,两构成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学分制学习制度下,学生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学年制下的学生成绩。结论学分制学习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不同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特点,指出军队院校实施学年学分制改革的合理性;总结了深化学年学分制改革、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思路和做法,以期对军队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师范专科学校原有的单一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己不适合新的课程体系,引入学分制,构建适合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与学年制比较, 学分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育产品的成本、使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 并能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目前, 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具备了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可以考虑实行不完全的学年学分制,即:在要求一般掌握的课程中实行学分制,在专业必修课中仍实行学年制。为保证学习质量, 同时辅之以学分绩点制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教学形式活、课程选择余地大,实施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调节专业定向性和就业适应性的矛盾;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各个层次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同,教学条件和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课程资源的限制以及在目前条件下学生不可能完全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使得学校可以实行学年学分制.文章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师范教育系学分制试行方案>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作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不同实施模式与方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已逐步取代了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