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漪老师指出 :“充分重视习作讲评这个环节 ,抓牢、抓实、抓活 ,能激励学生写作的上进心 ,调动他们练笔的积极性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笔者在实践中通过以下方法抓牢、抓实、抓活习作讲评环节。  一、牢 :讲评内容 力求“集中单一”习作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动机的过程。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讲评扬长避短。但是讲评时间有限 ,要想通过一次讲评解决学生习作中的全部问题不大可能 ,必须根据目的要求 ,集中“兵力”,选择具有共性的单一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除了要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那么,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思维,就要求教师必须革新作文教学模式,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培养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低、中、高年段的作文阶段目标要求中,分别强调了乐于写、自由写和学会写,从中可见其特别强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强调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陈颖 《云南教育》2001,(19):25-26
小学生的习作练笔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是认识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材料时进行习作构思习作构思的结果则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还有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研究作文指导的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基本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导”要有明确的目的小学生的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练笔实践教师在每次指导前要做到目的明确。第一要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写作指导前不宜提出习作要求“从动机走向目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创立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策略。有的教师忽略了“动机和目的经常是不相符合的”这一特性。活动前就提出作文要求,活动一开始就千叮咛万嘱咐要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有的甚至要求学生写观察记录。从实际情况看,学生自始至终身在活动,心想作文。他们承担着作文的负担,参与活动放不开,表现出不自然,想乐受限制,展现不出当代儿童活泼聪颖的天性。进行活动作文训练,首先要预设好活动环节,不要同时发布作文要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展示自…  相似文献   

5.
韩富全 《教育探索》2003,(10):80-80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自觉地练习习作。根据新教材的变化,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增加了培养学生想像作文的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感和认识。笔者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主要抓了“两勤一多”的经常性训练。一、让学生勤动脑要求学生勤动脑,是要学生多读、多记、多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能写东西,首先是要积累东西。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拓宽他们习作的思路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习作训练的重要条件。学生大都订阅少儿书刊,如:《故事大王》、《优秀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 “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对作文怀有畏惧和厌倦的心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少一个良好的习作心境。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良好的习作心境。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厌倦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练笔,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作心境。  相似文献   

8.
作文必须审题,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前要多想。"这里的"多想"就是指审题与构思。审题就是仔细推敲和认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和题目的意旨,从而确定文章的选材、中心、重点的思维过程。它是作文的基础,决定习作的内容、中心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才能帮助他们全面地把握作文的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也只有不断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心”,就是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写作,让快乐作文成为师生共同难忘的精神享受。怎么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循规蹈矩,效果甚微,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极大地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应该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要求,旧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对学生不再用作文的称谓,低年级叫做写话,中高年级叫做习作。因此,教师作文教学的思路必须尽快转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从“写具体”转向“内容不空洞”   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特别是看重“具体”,对写得“不具体”的习作就视为不合格。可事实上有些教师…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与阅读教学并行的分支体系,教学的重点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所以,许多老师要求学生积累词语,目的就是以后好镶嵌到文章中去。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被动的负担。好多小学生畏惧作文,也有好多小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僵局”?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关于习作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设法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余银妹 《广西教育》2004,(4A):18-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学传统的习作教学重指导轻评改,一直无法摆脱“作文难”的现状。按照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要求,在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就运用网络互动平台辅助习作评改,既重指导更重评改,把写作文更要改作文的意识从习作一开始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逐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多,许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教师越教学生越讨厌作文课,学生越学越觉得作文不好写。以致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自信。为此,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现象,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老师必须大力实施以解脱作文“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为目标的无痕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习作氛围,使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享受习作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韦艳蓉 《广西教育》2013,(37):74-75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新课标首次提出了“习作”的概念,明确了更为切实可行的习作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习作过程中积淀文化修养,抒发真情实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进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广泛积累习作素材,进而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内心的感受,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相似文献   

19.
蒙艳珍 《广西教育》2010,(22):54-55
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多方面不足,如作文教学重指导习作方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习作内容写“过去时”的多,写现场生成的少。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迁移现场生成作文的写法,让学生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着重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它是最近20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从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