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自幼熟知奥杰布华文化,这一特点使其作品在人物刻画、主题描写、创作手法以及叙事结构上表现出“部落遗俗”风格。海明威短篇小说中清楚地表现了海明威塑造的第一个主人公身上的“部落遗俗”风格。本文通过追寻“消失的”印第安人的踪迹,揭示了海明威作品中显著的“部落遗俗”风格的影响;而奥杰布华人及其文化习俗正是造就这一风格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死亡是海明威笔下反复出现的主题,从“体验死亡”、“认识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可以透视出海明威潜意识中对死亡的敏感和偏爱。同时结合海明威对待生活的强的态度,我们还可以阐释海明威作品中学和精神异形同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周萍 《职业技术》2006,(5):92-93
海明威的作品内容,最常见的主题就是对普通人的真诚和勇敢的歌颂,也就是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的"硬汉"形象.海明威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本文拟就文学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独特的写作内容和艺术手法,使得“海明威风格”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海明威风格”就内容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以及主题的独特性、人物画廊的一致性等方面。就形式来说,主要表现在语言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世人心中,海明威小说中最令人无法忘怀的恐怕是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他的多数小说就是以硬汉为中心的“男人小说”,而《永别了,武器》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小说”。然而在形形色色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人物下面,则是极度抽象化了的女性人物,她们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女性参照物”。本文也是第一次将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命名为“女性参照物”,借此来丰富关于海明威女性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海明威生平和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然而,国内尚缺乏专题研究这一问题(从邱平壤的《海明威研究在中国》一书可以看出).究其根木原因,就是我们传统中为文人避讳的思想在作祟.因为海明威是自杀的,而自杀历来被人看成是儒弱的和不光彩的事情.其实,我们毫无必要也不应该回避这一问题.加缪在《西绪福斯的神话》中说:“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是否值得还是不值得活下去等于是回答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认为:追求死亡与追求幸福是一致的.他们的立论是:死亡具有二重对立的意义—最大的不幸与最崇高的善.“死亡是生活的全部毁灭,而生活本身却是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美好与邪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硬汉子”形象扫描金德琅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纳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战争“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他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第五纵队》等一系列描写战争的作品,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8.
薛晓 《文学教育(上)》2014,(14):104-105
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典型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笔者认为海明威向世人传达的并不是虚无主题,而是一种“桑地亚哥”式的硬汉精神.文章主要从老人自身的举止的描述和两位侍者言行的反衬中去探索老人形象,挖掘深藏在表面虚无之下的硬汉精神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 海明威的《A Fareull to Arms)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顶峰之作。这部小说的标题用了个耐人寻味的“Arms”。“Arm”在英语中一指“武器”,一指“怀抱”。很显然,它使标题具有双重含义:“永别了,武器”,“永别了,女人”。正如这部小说的标题一样,在海明威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两部长篇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中,一直没有离开“战争”和“女人”这两个主题。本文试图从海明威所关注的战争和女人的主题中寻求“迷惘的一代”所经历过的心灵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著名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受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唯意志主义悲观思想的影响。他对“虚无缥缈”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表达了海明威对理想幻灭的绝望之情。本文通过分析该篇小说的主题,对海明威的虚无主义思想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战争的几个侧面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死亡,带来厄运,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时,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具体地从“他人即地狱”,“世界的荒谬”和“自由和选择”这几个方面论证书中具有的存在主义思想因素,以反映海明威和其他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曾使作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而《老人与海》则把硬汉精神升华到寓言的高度,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围绕“人,永不言败”的主题,在“老人形象”塑造上运用了肖像描写、正面叙述、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对话或独白、矛盾冲突等多彩多姿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和海明威对强者生存方式有着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在强者形象的塑造中有着相似的创作技巧,但在他们以强者为主题的作品中,却因作家的思想境界的差异而形成“超人”和“硬汉”的本质区别。文中以他们各自的代表作《热爱生命》和《老人与海》为主要对象,比较研究杰克·伦敦和海明威创作方式的相似性和强者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失衡突出与小说的主题关联性--《雨中的猫》之文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中的名词短语、动词结构、语篇衔接方式、叙事角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分析认为,小说的语言体现了频繁采用某种语言结构而产生的量上的“失衡”突出,这种突出的语言结构由于数量众多为作品中的其它语言特征提供了文内规则,使得文本中的另外一些语言结构因偏离文内规则而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突出效果,这两种突出都具有主题关联性。海明威动态地使用了偏离与突出来揭示作品的主题,体现了其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及其著名的“冰山原理”。  相似文献   

15.
摘要: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大量使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意识流手法,以其独特复调叙事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通过使用巴赫金复调理论分析主人公哈里和妻子之间的对话,哈里内心的对话,乃至海明威和主人公哈里的对话,以及“生”与“死”两大主题之间的对话,海明威为我们展示出众多独立意识主体面对“生”和“死”时,以不同方式发出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16.
“死亡”与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最大主题,也是海明威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之一。它表明了海明威站在死亡这一人生的最高点上对人生本质的体悟和对人生历程中得失的反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和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17.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中篇小说。海明威通过自由直接引语,使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句子形式多半用简单陈述句和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使用人物对话来描写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百折不挠的所谓“硬汉”的形象,并以含蓄的象征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最重要代表作。生命意识和死亡情结,是海明威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的诗意所在,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在海明威的死亡观中,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逃避的事实以及死亡是人类逃避各种不幸的手段。海明威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不断地表述了他的这两个观点。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映射。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生涯长迭40年之久,若以其作品主题的形成和人物的成长历程为观察点。则其创作道路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受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抗拒人生的痛苦和虚无以及超越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存体验,它既是海明威“硬汉子”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更是海明威人生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慕溪 《今日中学生》2022,(Z5):54-55
<正>海明威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战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威初中就表现出写作的才能,高中成为学报的编辑,高中毕业正值18岁的他进入报社当记者。半年后,海明威走上一战战场,他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在战争中身负重伤,“反战”成为他小说的重要主题。一战后,他继续从事记者工作,还在二战中担任战地记者。海明威喜欢到世界各地旅行,喜欢斗牛、打猎、钓鱼、露营、滑雪等。他的经历锤炼了其写作技巧,也丰富了其写作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