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庆 《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56-158
我国五千年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并以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把这些内容融入管理学教学中,将会对现有的管理学教学大有裨益。文章总结了我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问题,分析了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以及对管理学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使学生既掌握这一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强化管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管理学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在管理学教学中能起到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效果,但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这两种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讲解,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明确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学校重视与组织学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等方面构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系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且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本文试图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在管理学教学过程当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管理学的思想整个贯彻到学习过程当中,以模拟成立公司为例,深入分析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在管理学课程当中的实施过程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知识时代的到来,文化竞争愈演愈烈,挖掘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继承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竞争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做好思想和行为上的准备,科学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促进初中语文和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的前提。从梳理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创新交融的教学方式,并就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外拓展教学提出了话剧表演和布置特殊作业两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就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使其和语文的教学内容产生紧密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弘扬,帮助学生感觉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十分快速,教学工作中也产生了更新颖的模式,如何能够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思想,是值得重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了解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来开展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应学习传统文化,储备足够的传统文化资源,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实际选择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素材,采取适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去。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当前具  相似文献   

10.
胡静 《中小学电教》2023,(12):49-51
传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智慧结晶,更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中所展现的人文积淀、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观念、处世哲学。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原有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多元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何在信息化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程的融合已成为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建构阶段,借助信息技术传递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能够有效引导初中生传承并弘扬优秀道德品质,使其在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背景,分析了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方法,意在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如何以教学策略的实践助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管理既是管理学中的大问题,也是金融管理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华夏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素质思想和管理构思出发,对我国人才管理素质论、人才素质分类和人才素质性使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挖掘和继承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才素质思想及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人才的管理,使其行为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西方式管理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现代管理,如今进入了知识文化管理的时代。日本将西方管理理论与自身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式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如今两种管理思想相互渗透,管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两种文化思想的融合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提升、实效性的增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两者的有效融合需要提升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输出能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的教学体系,突出实践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程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本地的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就有可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我们提倡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传播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身处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本地优秀的客家文化传统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有交叉的思想内涵,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传统文化精髓与教材有机融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美术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传承性,使得传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成为必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多元化、多角度地将传统文化渗入美术课堂.并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努力找到合理的改进措施,使传统文化与美术更好融合.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种偏向于应用型的理论学科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且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管理学教学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以学生资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革新,不仅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地突破,还在于教师意识及素质的提高,利用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效果,紧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管理能力上得到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而又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既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的创新,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完善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正确思维辩证关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应坚持的原则及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教学方式上多半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即便采用启发式教学,也是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导致学生缺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果管理学教学仍延续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将极其不利于管理能力的培养。因而,迫切地需要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通过发放并分析调查问卷,从学生的主观意愿上对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结合管理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一些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根据学生差异来因材施教、加大案例教学的投入力度、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等设想。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中设置管理学通识教育课对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管理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管理学通识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延伸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民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因此在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和传统文化实现融合是当前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高校需要在了解当前民族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创新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等方式来促进民族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