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佳沁 《中国广播》2013,(11):17-21
日本广播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民主化,开创了广播双轨制。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日本广播面临着收听率不断下降、听众老龄化问题。为赢回听众,日本广播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制作出一批新颖的节目,并针对广播未来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深层次的改良。广播与互联网融合进一步加深,移动终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牛存有 《视听界》2014,(2):73-76
2013年,中国广播的地域性和贴近性特征明显,区域竞争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频率的竞争逐步趋向细分市场;广播接触率略有回落,听众规模略有增加,听众结构逐渐换位,收听终端呈现传统终端用户的排他性、移动与互联终端的互补兼容性,居家收听市场逐步让位于移动收听市场。本文通过对2013年中国广播变化的梳理,展望2014年的广播市场。  相似文献   

3.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爆炸、人人自媒使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为促进广播新闻媒体的顺利转型,拓展一定的生存空间,本文就广播新闻编辑进行阐述,结合新媒体发展形势,提出自我把关、重审听众、编辑创新三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申建 《传媒》2018,(6):37-40
2017年7月,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广播》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广播接触率为59.5%,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虽然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但广播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减.2016年广播听众为6.91亿,较去年增加300多万.  相似文献   

6.
借助2003年的广播发展契机,音乐广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类型化广播的发展中脱颖而出,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与壮大.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海量的视听内容与接受形式,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优势被逐渐弱化,传统广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网络"大数据"成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词汇,人们深切体会到大数据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音乐歌曲作为音乐广播类节目的灵魂主题,其发展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出现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网络大数据挖掘分析的角度,在保持传统音乐广播播放形式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其节目内播放歌曲的内容进行优化分析,使其更贴合当前社会环境下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7.
2011年广播听众总人数、总体接触率、人均收听时长等主要指标稳中有升;车上收听量、收听比重的迅速上升进一步优化听众的结构;中央和省市电台的改版、改制直接影响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存在的全国收听市场南北差异、区域差异依旧明显。本文通过赛立信媒介公司的调查数据对2011年广播收听市场作全景式的回顾和分析。一、广播收听市场整体状况2011年,全国听众总体规模与去年相当;人均收听时间、接触率则略有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车载收音系统收听广播的受众人数增多。可以推测,新增的车上收听群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媒体重新进入时尚人群的主流生活。类型化的汽车广播正好顺应城市广播主流听众不断转向车上移动人群的发展潮流,从都市移动人群收听多元化需求入手,创新汽车广播发展的模式,以"服务性引发必听性",使汽车概念的电台成为听众的忠实朋友。  相似文献   

9.
冯洁萍 《传媒》2014,(6):64-65
正旅游类广播节目是近年来兴起的广播类型之一,如何在该类广播节目中融入文学元素,让旅游散发文学的才思,让文学来提升节目的品味,最终让旅游类广播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听众喜爱,是当下广播节目制作很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文学类广播节目的衰落与旅游类广播节目的兴起文学类广播节目难觅一席之地。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2013年的调查显示,在目前"窄播"大行其道的媒体环境下,交通广播的市场份额连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广播来说,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强化其在移动互联网络终端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选择更为灵活和广播特点契合的平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牛存有 《声屏世界》2017,(10):13-15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媒体广告结构的转型升级;网络媒体的深度垂直化,带动广播媒体传输终端的升级;广播听众(用户)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带动广播用户聚拢终端的变化.车载和智能网络收听终端将是广播市场整体转型升级的最大入口.  相似文献   

12.
徐欣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08-109
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伴随性接收终端涌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似乎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瓶颈。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微博"这一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塑造起广播的品牌形象,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做好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了信息传播与交流的结构、模式甚至习惯,使传统媒体由开始的不以为然到不得不冷静地审视自己并积极采取措施以有效应对。广播的伴随性和即时性使其与新媒体的融合变得更简单、更便利。  相似文献   

14.
河北音乐广播开播三周年了。三年来,河北音乐广播秉持“先进、健康、流行、时尚”的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频道”取得了丰硕成果:《心迪音乐时间》、《雕刻时光》、《音乐动力场》、《音乐加速度》等一批特色节目在听众中的影响日益广泛;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显示,在河北省33个主要广播频率中,河北音乐广播的收听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听众满意度均有上乘表现,树立起了良好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手机应用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到来之际,传统的广播媒体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在不流失现有听众群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新终端的受众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连接的是人,《1057大家帮》节目将爱心互助理念通过这张网传递给更多听众,传播向上的力量,彰显广播价值。节目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广播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节目80%以上线索来自于新媒体平台,来自于听众用户的创造,将听众聚合成为节目内容生产的主体,用户原创内容(UGC)理念贯穿了整个节目制作全过程。实现了互联网产品追求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市场听众规模庞大、时间资源丰富,在新媒体竞合的市场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广播媒体的广告传播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广播媒体的价值深度挖掘、客观测量和评估广播媒体价值成为广播人日益关注和重视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接收设备的多样化丰富了听众的收听方式和参与方式,互联网成为广播信息传播新的重要载体。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承担如下新职责: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节目样式和内容,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听众忠诚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主持人知名度,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迎接广播新时代的到来,广播工作者在新闻理念上,要从采制广播新闻向采制多媒体新闻转变;新媒体广播要突出互动的特性,互动新闻的编辑处理要遵从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新媒体广播的接收终端要不断地寻找和采用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要高度重视手机这个数字广播最普及的接收终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传播正以裂变式的速度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在给传统媒体广播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广播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强做优广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摆在当代广播人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以国内部分广播媒体的创新实践为例,来探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