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欣平 《科教文汇》2008,(12):186-18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思维的一种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思维的模糊性的探讨,阐明翻译中正确使用模糊思维的必要性,同时必须处理好模糊语言形式与模糊思维内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语言是典型的模糊性语言,是中医模糊思维在语言上的体现. 通过对中医模糊语言的译例的分析,总结出三种翻译方法,即精确译模糊、模糊译精确和模糊译模糊.探讨中医模糊语吉的英译,旨在帮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内涵,进一步促进中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董薇 《科教文汇》2008,(30):242-242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中模糊词和句的存在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表达力。本文着重讨论了英汉数字的模糊性在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方面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9,(10):140-141
在语音、词汇和句子运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语义模糊性问题,这对文学作品翻译带来了较大困难。在许多英文作品中,都存在借助模糊语言来丰富想象空间和提升审美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很难展现原文效果。因此,在翻译语义模糊性词语、句子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语境来确定其含义和意思。本文首先总结了英汉文学语言的特征,接着列举了文学作品中的语义模糊现象,最后结合相关例子,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义的翻译问题,探讨了如何对模糊性词汇进行精确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浅析模糊语的英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茜 《科教文汇》2008,(8):175-176
本文从模糊语的构成特点及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入手,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提出了英汉翻译中针对模糊翻译信息进行处理的直译,意译,省略,补充,归化几项技巧,从而能准确的把握和再现源语的模糊蕴含,完成翻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模糊语的构成特点及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入手,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提出了英汉翻译中针对模糊翻译信息进行处理的直译,意译,省略,补充,归化几项技巧,从而能准确的把握和再现源语的模糊蕴含,完成翻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学领域,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在词语及其意义上表现最为明显,语言学者们一般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侧重于对语义模糊性的探讨,从而导致了对句层以上语义模糊的研究明显不够。本文从文本的整体意义出发,挖掘词语、句子蕴藏在文本概念意义之下的蕴涵意义、象征意义,试图说明模糊语言与篇章在语义上是部分与整体关系,从语篇视角来阐释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经贸翻译中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国际商贸活动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此,要想有效的推动国际贸易活动的有序开展,就要明确经贸翻译中模糊信息及相关处理的技巧。对此本文对经贸翻译的模糊信息及处理技巧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的模糊性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为了达到词意盎然,气势磅矿的艺术效果,宋词中大量地使用模糊数字.对待宋词英译中模糊数字的翻译,应依托语境,悉心推敲,采取灵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它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及其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即戏剧;诗篇;散文和小说.文章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语际转换中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模糊理论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可或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忠实和流畅地传递原文的风姿和神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有很多性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语言的模糊性也不例外,它在各方面都颇有形影,比方说广告语言,很明显广告语言具有模糊性。也就是说,广告语不会直接表达内容信息,总是留有空间让人们浮想。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广告语言也就需要十分重视,有时广告语很模糊,研究广告语的模糊性就很有必要。此文,从间接语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研究,得知,语言模糊性不仅可以传递想要的信息,人们也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有时能达到理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诗歌具有模糊性,其模糊语言创造模糊美。模糊美作为诗歌美的一部分在译作中应得到表现,译者的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式,即能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语言,再现原诗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和语言技巧广泛地使用在不同的领域。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和语用模糊论起,阐述了在商务英语谈判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功能:表达委婉,使语言含蓄;避免尴尬,顺利实现交际;渲染气氛,从心理上争取对方等,以此说明模糊性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避免双方直面沟通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达到交易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李娜  樊蕊 《未来与发展》2013,(11):53-55,38
思考模糊信息的流动过程离不开信息流逻辑,该逻辑的推理方向是从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我们会注意到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并不影响信息的传递,于是就产生了模糊信息何以在个体间准确流动的问题。本文运用信息流逻辑的方法,对模糊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刻画模糊信息的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邓素芬 《科教文汇》2008,(23):244-245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和语言技巧广泛地使用在不同的领域。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和语用模糊论起,阐述了在商务英语谈判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功能:表达委婉,使语言含蓄;避免尴尬,顺利实现交际;渲染气氛。从心理上争取对方等,以此说明模糊性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避免双方直面沟通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达到交易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本身带有模糊性,无法用明确的语言表达,需要借助于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已经成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文本是由语言组成的一系列句子或句子的组合,为了使文本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在文本生成的过程中必不可免的要运用模糊语言。本文主要分析在应用文文本生成过程中模糊用语言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克锦 《科教文汇》2009,(25):147-147,165
模糊认识是人类不确定认识的基本形式和本质特征。而模糊化思维或者思维的模糊性就是主动地达到精确认识之手段的模糊认识。模糊语言学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加深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以及语言运用的认识,对如何有效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模糊语言有其独特的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价值。本文旨在从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来解释模糊语言的这些性质。根据教学中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我们会发现,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改变教学观念,就能在言者和听者之间更好地传递信息,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宋彬彬 《科教文汇》2009,(15):160-16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模糊语言有其独特的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价值。本文旨在从英语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来解释模糊语言的这些性质。根据教学中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我们会发现,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改变教学观念,就能在言者和听者之间更好地传递信息。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及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认为公文写作不能使用模糊语言,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