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全国健美操冠军赛男单项目前三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价值具备了与国外优秀选手竞争的实力;难度动作的级别在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顺序不够合理;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缺乏高潮和亮点;运动员的个人风格不够突出,缺乏应有的表现力;完成成套动作时技术规格较高,动作准确、规范,但个别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还不够好。  相似文献   

2.
对第九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三人操项目冠军与我国选手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分布的均衡性上还不够合理;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的组别上与冠军选手所选的一致,难度组别在成套动作中出现的均衡性方面要优于冠军选手;我国选手成套难度动作的级别与冠军选手相比还有差距,难度级别在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顺序也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现场观察法,对2012年湘西自治州第十二届武术套路比赛中青少年组前三名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编排和完成水平呈现出男子高于女子、动作难度高于连接难度的特点,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级别体现为男子倾向B级难度动作、女子倾向A级难度动作的特点。提出了应提高湘西州青少年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加强青少年男子运动员A级、C级动作难度,D级连接难度的训练;加强湘西州教练员对难度动作的编排、申报和训练水平的培训;提高湘西州武术赛事有关工作人员对难度登记表及评分表的审核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花样游泳自由自选技术编排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4年花样游泳国际三大赛事中,集体和双人前6名自由自选项目的技术编排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类技术的难度、推进技术和上肢动作配合技术发展是当前集体自由自选技术编排最显著的趋势;花样动作技术难度在集体自由自选技术编排中有下降现象,单纯依赖高难度花样动作表现技术能力不是当前集体自由自选技术编排的主流;双人项目的推进、移动技术和上肢动作配合技术成为难度发展的重点方向,花样技术内容多样性及难度技术的采用情况双人较集体自由自选要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有氧舞蹈比赛前三名队伍的综合技术实力、成套难度动作、成套动作中的动力性配合、托举动作和成套动作编排设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综合技术实力较强,但还有进步的空间;优秀队伍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分值相差不大;在动力性配合和托举的完成上,中国队配合动作的操作手法单一,配合动作不够流畅迅速;在成套动作的编排设计方面,中国队的操化动作上下肢动作符合多样性、复杂性要求,但是还应加强非对称性动作;在动作表现力方面,获得冠军的中国队的表现力只处于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改变对其难度动作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1986~2004年间颁布的竞技健美操规则进行了研究,发现1986~1992年间特定动作的数量增多,难度不断提高,出现难度堆积和超高难度;1997~2001年间难度动作级别提高,难度动作类型和数量减少,规定动作逐渐被取消。发展难度动作,首先要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突出编排的艺术性,不断创新;提高动作的规格、质量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现场和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湖南省大中学生武术比赛中大学组前六名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高校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完成存在脱节、流畅度差的现象,停顿时间大于3s的情况较多,并有延长的趋势;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流畅度受难度分值的影响小,受难度级别的影响大,并随难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现行武术规则和评判标准缺乏对难度完成流畅度的相关规定;效仿全国高水平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演练的节奏和衔接技巧是影响难度完成流畅度差的两个主要因素,提出了应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注重运动员“气”的修炼根据运动员的难度竞技水平;合理编排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蒙鹏君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3):17-19,35
通过录像观察、数据统计,以参加第29届奥运会平衡木单项决赛比赛的8名选手为研究对象。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发现中国运动员在单个动作的编排选择缺乏均衡性;连接类动作难度较大,但完成质量不高;上法采用难度较低,稳定性较高的静力性单动作;下法难度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运运员以后的参赛提供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东京奥运会女子平衡木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编排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运动员最终得分呈现2个级别,D分和E分均呈现上升趋势,动作向高难度、高完成质量方向发展;(2)各国运动员在上法动作编排差距不大,中、高难度的D、E组上法成为运动员的最佳选择;(3)平衡木决赛木中出现难度增加的趋势,技巧类动作与跳步类动作呈多样化发展,木中连接动作占比较大,混合动作连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木中连接动作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趋势;(4)单个难度动作下法逐渐减少,踺子连接空翻类高难度动作成为平衡木下法的主流,平衡木下法向着更高难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基于《2022-2024周期评分规则》,对2022年第17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五人操项目前八名成套中的难度与配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五的组合搭配在难度得分中更有优势;难度类别5姿态跳步在五人操编排中选用最多;0.6-0.8区间的难度动作出现频率最高,更适用于五人操的编排;B组难度是A、B、C三组难度中选用次数最多的;难度与技巧组合使用次数较少,只出现了B+G、G+B的组合形式;配合动作的时长、节拍、编排深深影响着成套的艺术分值。  相似文献   

11.
对2012年女子冰壶世锦赛中国队在赛场上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冰壶队的技战术水平较高,但精细技术较粗糙;运动员的团结协作、默契配合大失水准是比赛失利的重要因素;没有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也是失败的重要因素。建议加强精细技术的练习和战术的合理布局;针对和加强垒次变动时备选垒次角色定位的训练;加强后备人才、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制定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2.
对第九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混双项目的技术指标定量对比分析表明:1)我国选手的难度动作编排分值较低,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也较差,难度组别的分配欠均衡,而“难度组合”的使用次数以及完成情况与世界高水平选手差距不大;2)我国选手在空间转换的多样性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在视觉上缺乏男女队员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对比与层次起伏效果;3)我国选手在动力性配合的编排设计上与世界优秀队伍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体系中 ,内线具有较强优势 ,但在得分区域上的不均衡和各位置运动员得分能力上的较大差异 ,使得中国队的进攻过多依赖内线 ,难以形成比较均衡的整体攻击力量 ;快攻能力低下 ,也使中国队进攻整体上受到影响。防守体系缺乏严谨的整体结构 ,防守配合运用质量不高 ,难以对攻方的进攻形成有效的控制与制约 ,造成失分偏多  相似文献   

14.
冰壶运动中扫冰技术是对比赛过程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利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2014男子冰壶世界锦标赛中国队与欧美强队扫冰技术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中国男子冰壶队与欧美强队在扫冰技术能力上的差别,提高中国男子冰壶队竞赛成绩。结果表明:扫冰技术在冰壶比赛中极为重要,对比赛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队与欧美强队相比扫冰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在队投壶技术的稳定性方面中国队比欧美强要好。建议中国队在扫冰技术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强对冰壶运动轨迹产生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解认识;增强扫冰技术团队配合能力;提高扫冰技术专项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 ,对我国女子篮球队后卫与第 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前 4名队后卫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中国女子篮球队后卫运动员得分能力不强导致进攻能力下降 ,防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应加快优秀后卫运动员的培养 ,相应地提高后卫运动员的攻击意识和攻击能力 ;加强后卫运动员与前锋、中锋运动员之间的配合 ,提高防守技战术变化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对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比赛的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东渡杯"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比赛情况的技术统计、分析与研究,揭示了我国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的长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尤其是与第37届世锦赛跳马前8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出了几点积极建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1998年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看中外男排进攻之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1 998年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1 9场录像资料的数理统计 ,运用对比分析和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在进攻上的差距 ,探讨两者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3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冰壶队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竞赛心理不成熟,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等因素,是致使技战术水平下降和成绩下滑的主要因素。认为科学、系统的训练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加强冰壶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提高竞技运动成绩的有力保障。建议政府加大投资,提高专业冰壶运动人才水平和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冰壶最新动态,进行科学训练;增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竞赛心理承受力,为我国冰壶运动员发挥良好的技、战术风格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