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语行为是主体在具体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的语言媒质。语境是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反应,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影响主体的“真实自我”。主体生存的社会政治文化现实、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交际意图和语言媒质影响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行为是主体以语言为媒质的意义的生存、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言语行为的意义不仅受到文本意义和语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主体认同和交际意图的影响。言语行为的意义是多重性和结构性的。动态的结构性受到主体认同和交际意图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批评语言谠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新闻语篇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和对话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主观性是语言使用者主体意识的体现。作为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言语礼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特征。交际者的认知、交际意图、意识程度及情感因素等主观因素,制约着他/她对礼貌话语的选择和对某一礼貌话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交际意图是说话人在交际行为中所要实现的目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说话人对语言形式的选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有时会故意打破言语常规,造成前景化。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读者对非常规形式背后的隐含意义的探求过程正是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前景化语言结构可将读者认知活动有效地引向对作者交际意图的破解。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语言运用的各种环境,它包括上下文语境、语体语境、社会语境、主体语境等。语境对语言运用既有便利作用,又有制约作用。言语交际时.应努力适应各种语境的不同要求,及时调整言语行为。以便更好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原文提供最大的关联信息,译者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选择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为再现原作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译者可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玮 《培训与研究》2001,18(2):19-20
语境对意义在各个层面上都起着解释和制约作用.口语交际是一个传达和理解意义的过程,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利用语境因素进行从上而下(语境-语用能力-选择定向-意义的理解)的整体把握,进而理解话语意义"的过程.本文运用语用学原理,阐述语境策略在口语交际中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8.
许冰 《林区教学》2011,(3):93-94
翻译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是在一定词义的选择下进行和实现的。但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很多,语境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语境因素在原文分析中对于正确理解原语的语义,解释其交际意图及其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词义和语境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语言的意义因语境而单一化、具体化,还体现在语境可以使省略的意义得到补充,使词语和句子产生临时意义等方面。另外,语境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人作为主体都不是一种孤立的、与其他主体无关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关系性存在。在主体与主体的社会交往中,面对同样的价值客体,形成了不同价值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即价值具有主体际性。价值的主体际性揭示了在交往实践拓展、社会依存度加大、人们之间关系更为复杂的今天,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特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求人们不仅从主体自身的角度评价价值,进行价值选择与决策,而且要从主体际的角度对价值现象进行思考和权衡,在主体间通过交往、对话与合作,解决面临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人称指示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用法及语用功能因英汉文化的差异、交际的场合、交际的目的意图、交际双方的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各种用法和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旨在揭示英汉人称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前景化是作家创作文本实现自己交际意图的一种有效手段。理解前景化现象对理解文本有着重要作用。常规关系作为话语中所表达的各种关系的本源,是理解话语含义的基点之一。读者利用常规关系,对变异的话语进行填补和阐释,探究前景化现象背后的隐含意义,把握文本主旨和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网络签名是互联网交际时代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网络这个特殊的语境下,网络签名事实上可以视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本文采用语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言语行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入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签名的语用意图。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试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分析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含糊语言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语用含糊策略是交际双方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利用语言的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并结合语境因素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言语的运用是一种不同层次的选择。交际者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对象、目的,以及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言语形式,表情达意。交际场合、对象、目的等相关因素制约、影响言语形式的选用。英语使役句,句型多样、功能各异,句子的语用制约也就是通过这些因素作用而实现的。讨论它们的语用制约可以帮助我们更为贴切地使用这类句子进行交际,更为透彻地分析理解这类句子的言语交际特征。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和在实际语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交际意图差异反映出犹太教高利贷资本生活方式和威尼斯基督教贸易资本生活方式内在需要的差异。在非机构性冲突话语中,交际意图的实现策略受到主体需要的性质和实现方式的影响。然而,在机构性话语冲突中,权力通过制造话语和确保特定意义生成模式的主导地位在认知方式的单一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意义阐释,正像商业竞争、政治斗争、文化压迫和司法迫害一样,是占主导地位的生活方式对非主导地位的生活方式进行压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第一人称复数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特性,吸引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其用法及语用功能因英汉文化的差异而略显不同,也会因交际的场合、交际的目的意图、交际双方的关系及语体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意义的载体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所使用的措辞以达到其交际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么遵循会话原则,要么违反这些原则,无论作者或说话人做出什么选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其所期待的效果。文学作品虽然与日常的交际会话不同,其所表达的内涵也往往需借助语用原则尤其是会话原则理论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国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说《万事通先生》(Mr.Know-all)来说明语用原则对文学作品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