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多年前,金庸读《呼兰河传》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相似文献   

2.
陈蔚 《现代语文》2007,(2):35-36
作为一位私淑张爱玲的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在构思、语言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她善于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深刻的启示,其小说中有一些令人回味的意象。本文从小说中的“黄色”意象入手来分析其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当初我买《张爱玲散文》实属一时冲动,原因很简单:我在一本作文指导书看到了一篇对一位初中生写的《张爱玲散文》的读后感的评语,说初中生就能读懂它,是很难能可贵的,有的成人都难读懂……我很不服气。我看了几篇散文后,觉得张爱玲的散文很合我的口味。像《天才梦》,写得很像我小时候的事。渐渐地读下去,我还是觉察不到那篇评语里写的“是那样忧郁”。因此只读了三分之一就不想再读下去了。我觉得读张爱玲的散文很闷,闷得透不过气来。不过在今年暑假,还是把它读完,总算读懂了一点点,也只能算一点点。我终于看到了她的忧郁,体会…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50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已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说》、《十八春》、《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试以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台湾新世代作家朱天心的《采薇歌》与张爱玲作品的传承。从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结和“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结构说来诠释小说主人公与已婚男人的畸恋和堕落历程,并从中寻找朱天心作品与张爱玲作品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的名女作家,其作品至今仍有广大的读。她的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张爱玲是一位早慧的才女。一岁便跟着母亲习颂唐诗。她的家中有大量藏书,多是白话通俗演义和章回小说,如《两游记》、《红楼梦》、《三  相似文献   

8.
《击壤歌》是朱天心17岁时所写的作品,它的诞生,缘起于一个"坏的建议":有人建议作者写部类似《接受联考的学生》的书,遭到朱的排斥。后来她写出了纪念高中友情的《击壤歌》。作者用笔记下当时的风日,亲爱友人,当时的每一丝情牵,见证曾有那么一群人是这样匆忙活过的。  相似文献   

9.
胡兰成     
张爱玲先生的小说,读了,又都忘了。除了某短篇描写一只煤球炉停在弄堂口兀自冒烟,活灵活现地,还有《倾城之恋》里旅馆床上的那枚电话,主角不挂,也不听……但究竟怎么回事,也忘了。不是她写得不好,是我记性不好。《色·戒》读了好几遍,全记  相似文献   

10.
吴伟洲 《考试周刊》2011,(52):33-34
19世纪美国女作家朱厄特被誉为出色的乡土主义作家,但近年来,她的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逐渐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苍鹭》。  相似文献   

11.
姜波  邓文圣 《教书育人》2020,(3):12-13,2
朱阿娜老师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即便在90年代,城里的孩子也鲜少有读中等师范的,而朱老师读中师的缘由也颇具一番色彩。初中时,班上常会有一些因家在农村而选择住校的学生,朱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住校生,没有父母在身边约束,多自由啊!她常常想,要是自己也能住校就好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让她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可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老师说,这得益于读了一些好书。小时候,我一直不喜欢读书,总是想着玩。到了初中,我才慢慢觉得读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看的书有《大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张爱玲散文》,还有《格列佛游记》,其中数《张爱玲散文》这本书是我的最爱。我从  相似文献   

13.
品读张爱玲     
在中国所有的女作家中,除了蔡文姬和李清照,我最喜欢的就只有张爱玲了。读张爱玲的文章,咀嚼她的语言,真像生虾蘸芥辣——爽,够味!只是张爱玲的文章越读得多,就越搞  相似文献   

14.
你也喜欢张爱玲?我也是。你看了她多少作品?只要出版了的,我都看了。最近,新出了一本《同学少年都不贱》,据说在她生前没有刊出过。看了看,上海陈子善作的序。有一本《张爱玲画语》。我知道,现在能找到的张爱玲的画共有七十六幅,该书的作者将她的每一幅画都配上了文字。你知道张爱玲最恨什么吗?这谁  相似文献   

15.
沈虹 《中文自学指导》2006,(6):50-52,49
本文以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心的中篇小说《古都》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同时结合作者较为重要的另外四部短篇小说:《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我的朋友阿里萨》《第凡内早餐》《匈牙利之水》,试图以“老灵魂”和“异乡人”这两个分据时间/空间领域的概念切入探讨,从文本中举证厘清朱天心在小说书写中所透露出身为永恒的异乡人的焦虑来源,一种因为作者外省籍的身份和年少时的文学信仰使其始终纠缠于“不认同”、“不被认同”的台湾本土意识的两难困境;另外,作者对于青春美好记忆/前现代的固着,又使得她对现代化进程之后不断流失记忆痕迹的台北(台湾)痛心不能接受,从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老灵魂学”。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本《张爱玲传奇》,已经陪伴我好些时日了。读了又读,总不忍心放下。张爱玲是“一个平凡真实的才女,与乱世相遇,塑造出神秘凄艳的风景,成就了纯中国式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朱缃与蒲松龄是忘年之交:朱缃以诗名于世,蒲松龄非常欣赏;而朱缃又特别喜欢《聊斋志异》,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陆续抄录了一部《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日夜攻读,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而朱缃同样连个秀才也不是。两人志同道合,皆有为民爱民之心。不少诗作记录了两人的诚挚友情。朱缃还把自己及其家属中的奇闻佚事作为素材提供给蒲松龄。  相似文献   

19.
她躺在香港的浅水湾里,寂寞地。   南国的水会永久地润着这位北方姑娘。   我不知道呼兰河畔──她的故乡──如今是怎样的景象。它离我太遥远。可是我能感受到 80多年前的呼兰河,甚至能见到那里的冰雪、街巷和人──通过文字。人世没有留萧红很久,但她却留给了人世永恒的财富 !她把自己纯美的情感和真实的思想用文字凝结起来,留给后人。当我读着《呼兰河传》时,我仿佛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幼年萧红,她正用自己小小的脚印串起长长的故事。她的脚印时深时浅,故事的色彩便时浓时淡。   更鼓一声声地敲着,月儿升了又落了。呼兰河这个…  相似文献   

20.
张琦 《课外阅读》2013,(5):16-17
<正>民国二十八年,张爱玲第一次参加征文。那时的张爱玲不过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满腹才情呼之欲出。因为看到了《西风》杂志的征稿启事,她便跃跃欲试地写了一篇《我的天才梦》去应征。虽然迫于字数所限,文章被删删减减压缩到了五百字,可是依然字字珠玑,词句之间游走着璀璨烟霞。后来《西风》杂志通知张爱玲说她获了首奖,这让张爱玲无比欣喜,"就好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可是等到正式的获奖名单公布时,第一名却另有其人,而张爱玲的名字,被排在了名单的末尾。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