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茱萸 《新作文》2013,(9):21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一定都看过青春小说,这一点不容置疑。就拿我来说吧,生命之中至少八分之一的时间都送给了它们。不要小觑这八分之一,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10年呢?在那些忧伤的、喜悦的、离别的、相聚的岁月里,一本本矫情的青春小说陪着同样矫情的我度过了成长的阵痛期。所以说,我爱青春小说,这份爱幼稚、单纯,但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与书为友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书可以治愚。”而我要说:“书是我 的良师益友,成长不可无书。” 书给我启迪。在我的书橱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小到 成语故事、童话、小说,大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虽然有些书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看小说,拿起一本小说常常会忘记吃饭睡觉,也常常幻想着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个为人们所爱看的小说的作者。为此,爸爸曾问我:“要是你将来不能象你现在所想象的那样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想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生活会告诉你的!”爸爸郑重地说。我始终有那么一个天真的幻想,——当作家,但是有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是其海洋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了该小说中主人公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认为小说主人公的人格经历了分裂、整合之后,自我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主人公的自我经历了分裂、成长后,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汉东 《新读写》2008,(9):50-51
丝丝,本名吴丝丝,是本刊2005年5月号“新人物”,那期杂志刊登了她的充满蓝色忧郁的小说《鲸》,她的照片还上了封面。汶川大地震后,丝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写了一部反映地震后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小说。丝丝说:“我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成长,让我更加珍爱身边的人,让我去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懂得原来活着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本刊主编钱汉东为她的小说写了序。他在序中说:“生活在幸福之中但并不意识到幸福的同龄人,读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正毕飞宇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当谈到作家在分析文本时的优势时,毕飞宇说:小说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诱导读者去设身处地、再身临其境,这是小说的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另一种身临其境,那就是问问自己,换了我会怎么写?许多小说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没有按照"我的"的思路去写?这就是一个问题。我就是在这样的问题里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早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在日日成长,一天天向更美丽的人生目标迈进。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山东教育》是一缕春风,给了我成长的力量和温暖的扶助。结识《山东教育》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一所厂办小学做教师,偶然翻阅《山东教育》,看到一则教师文学大赛的征稿启示,我恰好刚学着写小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去一篇反映教师生活的小说。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知道了,说:“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不认识编辑记者,稿件不会有人看的。”我丝毫没有想到,《山东教育》的编辑竟然十分认真地阅读了我这位无名小卒的…  相似文献   

10.
让孩子有一个"文学情人",这是说,应培养孩子对文学的挚爱之情,让文学成为孩子心中的最爱。法国思想家、教育家、作家卢梭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他自五六岁时跟他父亲一起读小说,"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克林有棵树》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有人说这是一本"家小说",有人说这是一本"青春小说",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励志小说"……我以为这些说法都失之偏颇,在我看来,它是一部"生命小说"。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贫与富、忧与喜、空虚与充盈、怯懦与刚强、精神与物质……作者贝蒂·史密  相似文献   

12.
算数码     
1.亮亮是个"小说谜"。一天,妈妈带回来一本1000多页的小说,亮亮非常想看。2.妈妈笑着说:"如果你能算出这本书的页数一共有多少个数码,我就让你看。"  相似文献   

13.
我从教14年,做了14年的班主任,曾被评为厦门市十佳班主任,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当过《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出版了厦门市班主任中的第一本专著《教室里的情与智》。学生们经常说:感谢谢老师,是您激发了我们的成长潜能。而我要说:感谢学生们的成长和近十年转化"落后班级"  相似文献   

14.
大三在外实习的时候,偶然的一个下雨天,我跟老板站在窗边讨论他书架上的书籍。老板对我说:无论什么年纪,多看点小说都是有好处的。小说也许看起来不是那么实用,仅仅是一些故事,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从小学到大学以及之后毕业,我做的许多决定都跟我成长路上价值观的变化有关,而价值观多半都跟看书有关。看一本书和看一部电影的效果相似,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围绕救赎与成长描写了一个少年如何完成救赎,成长为一个男子汉的故事。小说的写作背景、情节、主人公的刻画都体现了成长小说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双重文化色彩等。小说探讨了这些文化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最终以主人公回归本民族文化向读者揭示出本民族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4年5月6日,鲁迅先生在致杨霁云的信中说:“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的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上……内容是讲私塾里的事情的,后有恽铁樵的批语,还得了几本小说,算是奖品。”鲁迅先生信中所说的那篇文言小说,就是1913年4月发表在《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上署名“周连”的小说《怀旧》。文章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叙事,展示农村各阶层的人在辛  相似文献   

17.
《蝴蝶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从小说中"我"成长历程中扮演引路人角色的迈克西姆、吕蓓卡和丹弗斯太太为切入点探析"我"漫长而艰辛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对该小说成长主题的探索,有利于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一次,编辑部收到王仲毅同学的一封信,她在信里说:"看到你们的征稿启事,我动心了,我不是为了稿酬而寄的,我只想知道自己的小说能否成功……我的父母反对我写小说,说耽误学习,可是自初二到现在,我学习成绩没掉过前十!那些早就写完的小说,我总会把它们藏起来,同学想看时,我就带给他们.我妈妈知道了我寄小说的想法,她特别冷淡地说:‘你也不怕编辑们笑话!’所以我很担心……"  相似文献   

19.
蔡亚 《江苏教育》2023,(9):91-9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喜欢儿童文学。我的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我和自己、我和学生、我和同事就是在“儿童小说”的阅读与分享中,在儿童的小说与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相遇、相知、成长,去领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搁浅十七岁     
十六七岁的花季本应发生些什么,但我的十七岁已来临,却什么也没发生,贪婪地望着周边的友伴在爱情的雨露中滋润着,痛并成长着,而我只能呆呆地翻着一本又一本饶雪漫、沧月的作品,在小说中妄想着自己能成为女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