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星星     
风中 《快乐阅读》2014,(9):57-57
<正>在很小的时候,他想要一架天文望远镜。可那个时候他还太小,这个要求无论如何都无法向父母启齿—连个普通的玩具父母都要考虑好久才给买,更何况是这么大个的玩具—在父母眼里,天文望远镜就是个玩具。有那么一段时间,这个想法疯狂地侵蚀着他,每一分钟他都在想象自己有了望远镜之后可以做的事情。可是,这个  相似文献   

2.
玩具再发现     
父母要引领孩子"发现"玩具的新功能一件玩具,孩子是可以不断地重复玩的。比如今天他可能关注了声响,明天就发现这个可以推着走,后天又发现还可以滑动等等。此时,一个玩具的教育功能才得以被充分发挥,在和玩具的互动中,孩子也得到了各方面经验和能力的发展。但是,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家长应该首先自己来做发现者!自己先对玩具多一些好奇心,发现玩具的各种不同的功能和玩法,然后再提示孩子,或者和他一起玩,给他启发,那么孩子就能对一个玩具保持长久的新鲜感。有的时候,买了玩具,让孩子随便去玩,玩具的最大教育功能并未得以发掘和发挥。玩具本身都是多功能的,只要家长能想到,玩具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3.
年轻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其中有个话题就是:孩子生日送给孩子什么礼物。玩具?书?去饭店?好像都没有意义。这话题让我想起儿子上一年级那年,我们给他的独特礼物——《家庭无土栽培西红柿》。这是一个属于植物生长科普类的礼物。这个礼物准确地说是一个长不到一尺,宽不到10厘  相似文献   

4.
表扬和批评     
陈迎 《学前教育》2006,(2):49-49
记得在我从教第四年的时候.班上有个叫小雨的小朋友,他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每天都能得到老师若干次的表扬。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帮我们做些事情,他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俨然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小朋友们也都很服他管,好像他是班上的第四个老师。我们几位老师心里暗喜,以为培养了一个能力超群的好孩子了.有些时候就放手让小雨去“管”其他幼儿。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学期。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小雨天天都有新书看。有新玩具玩。难道他的父母每天都给他买书和玩具吗?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这些玩具和图书都是其他小朋友带给小雨的。每天早晨小雨一进教室,小朋友们特别是男孩子们立即围上去。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新玩具新图书送给他。课间。小雨的周围也围满了小朋友,却只有小雨的手中有图书和玩具。  相似文献   

5.
儿科专家认为,玩具对促进儿童的动作与智力发育有益,父母们也觉得一件新的玩具会给孩子带来欢乐。特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一孩化”的普及,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上的花费,一般都不会吝啬的。然而当人们出钱去买玩具的时候,是否会考虑,这件玩具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6.
正家有双胞胎儿子可谓是莫大的幸福,可是两个小家伙的教育问题的确是和独生子女不一样,有很多关于双胞胎教育的幸福的烦恼。打翻了"醋坛子"孩子自我意识大概在2岁左右就形成了,这个时候的双胞胎宝宝有了自我的概念,对人对物都有了归属的想法,这就给我们做父母的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原来玩具、书报买一份,一起玩耍或者阅读,现在玩具和书报都贴上了小主人标签。他俩到现在5岁多,所有的玩具、书报都分得清清楚楚的,我们也在奇怪这许多玩具一模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叫陈立,很可怜的。他的家在农村,父母身体都不好,先是他爸爸得了重病,是癌症,然后他妈妈又得了病,所以,他在小学2年级的时候就辍学了。父母都躺在床上,家里只能靠他去赚钱。他很小的时候就给别人家打工,他还到处捡破烂。如果哪天他赚的钱少了,父母就要把他骂一顿,如果他顶嘴,爸爸还要揍他。而且,因为家庭环境不好,他的父母也经常吵架。据陈立后来说,他父母经常在他面前动手打架。他说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心情都非常郁闷,觉得心里有股火不知怎样才能发出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长大,陈立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生命与勇气     
正大约35年前的一天,一个没有被上帝给予完整身体的奇特生命呱呱落地了,父母为这个儿子取了一个满载着他们希望的名字——尼克·胡哲。那时候,谁都不知道,上帝已经在这个没手没脚的男孩身上种下了不平凡而又坎坷的种子。尼克·胡哲在刚生下来几个月的时候,就有许多邻居对他嗤之以鼻,看到他就像看到死神一样走到远处躲起来,而且还劝他的父母重新养一个,可是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了避免受到上帝的惩罚,就没那么做。尼克·胡哲懂事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法国有一本以8~12岁孩子为对象的杂志,取名《狼崽子》。在中国一讲狼便容易想到《东郭先生和狼》。法国人反其道而用之,他们语言中的狼崽子大概和我们的虎虎有生气这个词儿差得不远。小明也在8~12岁这个年龄段,他每天在长大,兴趣好像也每天都在变。一种乐趣新鲜不了几天就换花样。他拿一摞卡片,向父母提问,比如:猫从高处跳下时为什么前爪落地?哪位法国总统曾经从火车上掉了下来?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他还时不时地为他读到的新的手工做玩具的方法而欢呼雀跃并马上立竿见影动手实验,还有的时候他将新的一期《狼崽子》附送的明星招贴画贴…  相似文献   

10.
精选玩具     
钱靖 《母婴世界》2008,(2):48-48
玩具,宝宝的最爱!如何为他选择最适合的一款呢?宝宝4个月了,伴着过年的喜气儿,小家伙已经可以竖起小脑袋四处观望了,而且手脚也越来越不"老实",什么都要抓抓摸摸,更何况是玩具呢!如何为宝宝选择玩具成了父母的首要任务。不过为这个月龄段的宝宝选玩具,一定要吹毛求疵才行!  相似文献   

11.
嘎子三岁时就迷恋上玩具手枪了。他生来就非常贪玩。妈妈说他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在妈妈肚子里就没消停过,整天不是挥拳头就是踢脚。出生以后惟独迷恋的玩具就是手枪,天天都玩这个,也不感觉厌烦。有时候爸爸妈妈给他买来新玩具,什么轮船啊汽车啊变形金刚啊,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并且用不了三天,准会把这些玩具送给别的小朋友。大一点以后,更是离不开枪了。吃饭的时候,手枪要背在身上;睡觉的时候,手枪要搂在怀里。当然,这种手枪只是手枪模型,枪体上没有活动的部位。嘎子管这种手枪叫“死枪”。不久,他开始玩“活枪”了。“活枪”就是枪栓能活动,一…  相似文献   

12.
安安的父母崇尚让孩子自由发展。但在实际的教育中,他们又发现如果不“驯服”他,任他野马无缰、自由自在显然不可能。安安爱玩水,父母难道任由他玩,看着水哗哗流进下水道吗?父母一遍又一遍地收拾好玩具,可安安呼啦一下,玩具又倒得满地都是……还有,他该睡觉时不睡,该吃饭时不吃……  相似文献   

13.
巧修玩具     
现在谁家的孩子都有一大堆玩具,有生日、节日和平时父母亲买的,有朋友、亲戚们送的。在他自己的玩具天地里,孩子逐渐长大,玩具也逐渐更新和增多,不少父母就会将坏的旧的玩具不时清理丢掉。  相似文献   

14.
回想自己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主动给我送过什么礼物,因为那时候实在是太穷了。我想要的时候,那规矩那条件,让二十多年后的我想起来都还沉甸甸的。父母说“:不是不给你买,是因为你没有考到双百,你就等下回吧。”有一回我真的考了双百,但他们却没有履行诺言。父母可能认为,不就是一个漂亮的铅笔盒吗?他们不知道,这个铅笔盒是一个孩子的愿望和努力,是家长的诚信。买玩具讲条件,我觉得父母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这种行为,毕竟玩具的主要作用还是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生活,它不应该被用作交易。送孩子礼物,彼此都图个高兴,总是讲条件,礼物的性质就变…  相似文献   

15.
习惯的力量     
《辽宁教育》2012,(2):55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地乐观,另一个则非常地悲观。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相似文献   

16.
很多疾病要求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在新生儿期就要求父母仔细观察,但这对年轻的父母们来说很有难度,宝宝的一些细微变化往往在父母的手忙脚乱中被忽视。当宝宝长到5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对他的熟悉程度不断增加,和长辈进行交流,与同龄宝宝的父母沟通,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父母的经验值,父母对宝宝的一些异常情况也有了更强的识辨能力,这个时候通常也是发现一些先天疾病的最好时机。这个月,我们将继续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7.
尊重天性     
正有过带孩子经验的人想必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一个孩童的周围堆着各式各样的玩具,漂亮的洋娃娃、精美的电动汽车、豪华的积木……其中很多都是父母精心选购的益智玩具。而这个孩童却对这些玩具全然没有兴趣,将之弃置一边,兴致勃勃地把玩着一个空瓶子、一个废弃纸盒、一个布条或者其他的在成年人眼中根本不能称之为玩具的物件。孩子的父母或是监护者"看不惯",极力想让孩子回到那些益智玩具那儿。"宝贝,你看这个电动玩具多有意思啊,这  相似文献   

18.
卢勤 《母婴世界》2011,(7):20-21
我观察.小虎四五个月时.妈妈给他看书讲故事时.他特别关注,有时还会发出略略的笑声。小虎渐渐长大了,我和他的父母常常给他买玩具.到八九个月时。竟然有两箱玩具了。我发现.小虎看书不再那么专注了.看两页就开始关注别的事;玩玩具也是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  相似文献   

19.
“出难题”     
崔鹤同 《中学教育》2005,(10):25-25
一个男孩,小的时候非常顽皮,他不服任何人的管教。父母批评他,他就逃学不回家;老师批评他,就干脆一连几天不上课,面对这个调皮鬼,父母和老师都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20.
事例放学了,家长们都来接自己的孩子。天天站在一旁,迟迟不肯跟妈妈回去,眼睛看着另外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玩具。原来他很想玩那个玩具,希望能把他的玩具借回家,再多玩一会儿。父母不当的做法妈妈丝毫没有察觉到孩子的眼神:“有什么事吗?”天天把自己的需求告诉了妈妈。妈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