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的社会和家庭,无孔不入地冲击着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人类的情感方面,传统的婚姻观和家庭观正在慢慢解构,渐渐被一种新的情感观念所替代。相当一部分当代青年,他们更注重生命过程,注重精神生活享受,游戏人生。而这种新的情感观念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则给予了一定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血色浪漫》,充分展现出了陕北信天游这种体裁音乐的特征。该剧没有华丽场景,没有时尚装扮,而打动人心的是剧中那一首首凸显陕北人情风貌的信天游。尤其是剧中秦岭的独唱曲目,如《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圪梁梁》以及《走西口》等,不仅体现了秦岭对跃民的一往情深,更展现了信天游独特的陕北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3.
茹燕玲 《考试周刊》2009,(36):35-36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对当今的文学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指引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探索文学作品。《血色浪漫》是当代比较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以充满灵动的、诗意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这部小说的诗性特质突出表现为怪诞的现实主义、参与文化转型期的对话、讽刺是一种现实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4.
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以钟跃民的人生历程为中轴线精彩纷呈地勾勒出“知青”一代人的历史。选择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作为个人叙事的焦点,使小说还原一代人的历史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戴炳丽 《文教资料》2007,(15):96-98
本文以当代作家都粱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的主人公“钟跃民”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与阐述这个形象身上所代表的自由精神已经在那个时代超越了政治概念的范畴,开始意味着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钟跃民”形象的特立独行的生存状态的表述,进一步探寻和剖析这一形象的过程重于结果的自由之旅。  相似文献   

6.
业余作家都梁用一种带着戏谑调侃又不乏清新浪漫的回忆性叙事,在消费社会里成功实现了<血色浪漫>对"文革"记忆的别样叙事.<血色浪漫>承袭并有机融合了"知青文学"的回忆性叙事和王朔"顽主"系列小说中对"文革"记忆个人化的历史叙事.它在一种多重缝合的叙事样式中,在多元化的当代话语背景下,以个人感性的生命体验来丰富"文革"叙事,在回忆性的个人历史表述中回归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然而又用戏仿的手法,使叙事带有某种暧昧的后现代性,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疏离与反叛,契合了大众对历史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学者围绕《游侠列传》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八十年代以前研究颇有政治化倾向,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更多地从历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司马迁的游侠精神。  相似文献   

8.
咏侠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流品。它产生于汉魏,发展于六朝,至唐达于鼎盛。唐代诗人用慷慨之笔来抒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将豪迈不羁的精神追求和壮志难酬的不遇悲慨寄托在形形色色的侠客身上。因此,与魏晋六朝时期相比,这些游侠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更为鲜明生动,主要包括:古代游侠、唐代游侠、另类游侠。  相似文献   

9.
游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群体,为数不多,但却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乐善好施,张扬洒脱,鄙薄财物,对身外之物抱以忽视和超脱的态度.但是他们桀骜不驯,唯我独尊.意气用事.轻视生命,对异己者任意杀戮.他们的种种行为不符合当时的礼法和道德观念,所以一直游离在社会的边缘.班固的<汉书·游侠传>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群侠图.  相似文献   

10.
11.
阿城的小说《棋王》蕴含的文化意蕴不仅仅表现在儒道互渗的统一体中,同时在潜层次上还表现为一种世俗文化中游侠的精神,一种与传统道德规范相冲突的精神,一种与寻根文学相联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意识。作家基于史料再现了美墨战争后边境领土争议地带充满战争、暴力与死亡的历史画面,绘制了逼真且充满历史符号的地理路径与空间图景,他将国家意识形态中的西部与冷酷的历史事实并置,跨越真实和虚构的边界,表达出反思西部和修正历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曹植的《白马篇》是魏晋游侠诗的代表作。曹植使游侠第一次进入诗歌创作领域,并升华了先秦游侠思想的价值取向。曹植的游侠诗无论是在诗歌体式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为后来游侠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诗歌范式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科麦克·麦卡锡暴力美学的拐点之作,《血色子午线》以其晦涩的标题,难懂的结尾,构建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美墨战争大背景下美墨政府与印第安部落冲突中的一个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并在暴力考验下的血腥空间。这部复杂而又意蕴丰富的的后现代西部小说"为暴力而暴力"的美学诉求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不谋而合。麦卡锡重要小说中的躯体和镜像,直指躯体社会中个人镜像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6.
17.
刘秀敏  彭薇 《文教资料》2011,(19):103-104
司马迁、班固"游侠观"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游侠的定义、精神内涵、游侠在社会上的地位作用及作者立传目的等方面。而造成这种种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史家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个性品格,也影响到他们的史学观。  相似文献   

18.
学界普遍认为《游侠列传》在正史中的消失是游侠的存在受到强力镇压的结果。事实上,史家对游侠精神所进行的主流化加工才是正史中《游侠列传》传统中断更为直接的原因。这种加工突出体现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它一方面继承了此前史书中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的限定、事迹的选汰强化了原始游侠精神与王朝政治相融的部分,将其以"义"或"名节"的形式纳入主流文化,因而从根本上取消了《游侠列传》"记志漏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游侠诗是李白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游侠诗不仅填补了汉之后史书对"游侠"记录的空白,也对传统的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指引和规范,后世许多文人志士,也常借用游侠形象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李白塑造的"游侠"形象,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向上、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20.
张恂 《安顺学院学报》2012,(4):17-18,30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是一部以美国西部边境为背景的小说。文中,麦卡锡基于美墨战争后在美国西南部发生的大肆屠杀印第安人事件,将小说的中心人物霍尔顿法官塑造成为战争的代言人。作者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析了小说中霍尔顿法官的战争本性,以血淋淋的场景来反思战争的残酷,并提出战争将会永远存在,只有认清引起战争的本源,并与其不断抗争,人类社会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