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谭恩美的小说《沉没之鱼》进行了新的解读,发现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初步的解构主义思想。通过文本细读.本文发现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体现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并且有意无意地消解了几个主要的二元对立概念,进一步突出了其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了名扬天下的解构主义理论.本文以解构主义的三个基本策略:对逻各斯中心说的消解,对二元对立的瓦解,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另辟蹊径,尝试对《嘉莉妹妹》进行解构主义阅读.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解构主义分析文本的主要方法 ,对《瑞普·凡·温克尔》中传统与革新、家庭与社会、泼妇与贤妻这三对主要的二元对立进行了颠覆和消解。对之前作品中存在的怀旧倾向、家庭责任和社会关系以及温克先生的同情和对温克夫人的指责的评论提出了质疑,从而证明解构主义关于文本意义不确定性的结论,并为作品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二战后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丽与丈夫迪克、黑人男仆摩西的感情,揭示了南部非洲种族隔离压迫下人类灵魂异化的社会危机这一主题思想。男人与女人、白人与黑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立贯穿小说始终,本文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采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其所蕴含的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探索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自身缺陷、生存困境及堕落人性的野蛮贪婪、懦弱无能。  相似文献   

5.
《红字》中的珠儿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通过文本分析,首先确立邪恶与正义,纯真与老成,神秘与存在,虔诚与反叛四组二元对立,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消解对立,从而实现对珠儿的人物形象的深层分析。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海勒《出事了》中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水文以此为起点,分析了“罗格斯”中心主义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束缚与规训,并跟随海勒的叙事线索探寻隐藏在规训面孔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梅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22-12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表面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选择弗罗斯特的《圈套》一诗,从措辞及主题角度对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该诗在探讨现代社会存在问题时体现了语言的不确定因素,并利用语言这一固有特性对宇宙的秩序问题进行了探索。解构了建构该诗主题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善/恶,秩序/混乱,圈套/偶然等;该诗对这些二元观念的含糊不清消减了诗中对现代社会"碎片化"特征的再现,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补墙》是现实主义诗人弗洛斯特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叙述者“我”和其邻居对于“墙”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本文以解构主义理论来解构诗歌中的二元对立,如“自然与传统”“进步与保守”等来使诗歌的主题自我瓦解。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与解构主义诞生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却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解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来自于它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瓦解,其矛头直指一切等级制和中心制。王尔德一生也颠覆了难以数计的二元对立。本文拟分析王尔德和解构主义者的代表性观点和方法,指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翻译批评观由于受到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一直将批评的重点集中在以原作、原作者为核心的讨论之中,强调译作应该忠实于原作,寻求原文的确定意义,要求译者舍去自我的"偏见",达到绝对客观的评价。然而,这种观点在解构主义思潮下被彻底颠覆了。解构主义解构了本源、核心和传统的二元对立,重新阐释了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并提出了"异延、踪迹、播撒"等概念,使翻译批评由传统的单向的、静态的、一维的批评方式发展成为双向的、动态的、多维的,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翻译批评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被后世尊崇的几位结构主义大家都在论著中具体实践了二元对立思想。在他们具体的阐释背后,可以窥见结构主义文论最基本的两组二元对立项: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而作为一种文论思潮,结构主义本身也在实践着二元对立原则,它与英美新批评理论和阅读理论都有着诸多交叉点。不过,二元对立也给结构主义文论带来了致命伤,给日后的批判和颠覆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宣叙》是托尼·莫里森发表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实验性作品,该小说中对种族身份的模糊化处理使其独树一帜。试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究《宣叙》中罗贝塔和麦吉的身份问题,以及其如何打破传统的"白人中心论",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为解决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指明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的故事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唐僧取经。但若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此中另有玄机:在欣赏《西游记》的故事时,老少皆宜,大众笑声不断。在这一系列的阴差阳错、滑稽可笑、幽默可爱的人物或事件背后,却暗合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二元对立;重视人类的笑文化;思维方式的颠覆,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通过描写女人向男权社会的抗争及失败后导致的家庭解体,来解构男性中心主义;通过叙说大自然对人类更无情的"报复"来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在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双重解构的同时,莱辛还以其远见卓识,揭露和批判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长期存在的"中心与边缘"的不正常关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批评手法分析马尔克斯小说《巨翅老人,》分析出文本中“天使”的人间之旅不仅是展示人间的虚伪、残酷、自私以及人间与上帝,即人间与美德之间隔膜的过程,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中宗教信仰、理性文明以及终极意义里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过程,是揭示不确定因素,使读者摆脱时空界限,从不同角度切入文本,审视文本,根据现实,重构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逻各斯理性主义是古典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一条清晰的脉动,如果说在叔本华、尼采那儿它开始遭到了非理性的生命意志的拒斥,那么在这它则遭受了沉重的一击,由是解构主义美学让人们转向世界的另一层面,感受到关学那充满感性的生命之光的烛照。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异质同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如同“建构主义”一样,是时下语言界流行的时髦术语。有人说,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就像一个二元对立命题,诸如呈现、非现,本原、补充,男性、女性,意识、无意识,自我、非我,言语、文字,哲学、文学,理性、癫狂,文化、自然,中心、边缘等,是一对对矛盾体。也有人说,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后期阶段。解构主义是“破”,建构主义是“立”,有破才有立,因此,解构和建构成为向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转变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两个主义是否是世界、社会、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是否是绝然对立的,如英文字母体现意义的那样的矛盾体?他们是否有同一性——共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分析两种理论之间的异同,探求其可比性的程度,找寻其同一性。  相似文献   

18.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这部发表于1926年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是作者前期创作的名篇之一,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的解构主义分析,即美丑与善恶、高贵与低贱欲念与爱怜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的分析,使我们对作品的内容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矛盾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川端康成想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运用后殖民语境下的性别权利关系,探究了《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悲惨又无奈的人生。玛丽既是主体,又是他者,处在这样的矛盾对立中,她丧失了话语权,体现了女性话语断层。  相似文献   

20.
赵妍 《海外英语》2012,(17):222-223,232
《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中,存在三组解构主义的二元对立:佩内洛普自我牺牲的浪漫主义之对于科里所代表的现实主义的对立和服从;作为社会中心地位的南基恩广场住宅对佛蒙特老农庄的对立和消解;而情节的二元对立则主要体现在道德的崛起只能在财富的没落时才能获得。豪威尔斯在《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中对现实主义复杂的态度,既体现了他极力推崇的"微笑式的"现实主义,又反映出他对人情淡漠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失望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