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外资问题,是孙中山在进行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谋求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但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同时,还可供我们现在进行四化建设借鉴。本文拟就孙中山利用外资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建立了所谓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当此之时,孙中山自认为:“民族、民权两层已经达到目的。今日所急则在民生一层。”孙中山的所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是在《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等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是在农民阶级与三座大山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本着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平均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群众。其基本思想是调动广大农民群众革命积极性,动员农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其思想体系既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体系,又属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革命性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彻底性,又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主力军作用。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纲领,获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首次明确肯定孙中山的“耕有其田”是与农民革命相结合的土地革命纲领;指明“平均地权”与“耕有其田”性质不同;前主张土地改良,后提倡土地革命;批评陈伯达否认“耕有其田”是土地革命主张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告失败的国民党政权从大陆退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始终表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施政宗旨,在土地问题上为赢取民众支持,同样宣传以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为核心,并在各阶段推出多项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虽也包含若干进步因素,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基础的封建性与反封建的目标取向之间的根本矛盾,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被大大扭曲,其土地政策基本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但不是政治纲领;中共对统一战线共同纲领的重视以及为促成共同纲领实现所作的努力,这本身就是对齐文将三民主义作为抗日统一战线共同纲领说法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没能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的原因在于:一是孙中山本人对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失败历史的认识;二是基于当时革命实践中在海外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现实需要;三是基于他为寻求西方援助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需要。它启示我们应怎样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来制定政策与纲领。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孙中山早期“平均地权”纲领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纲领再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俄国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社会化纲领是该党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所作的有关使俄国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农业国转型的探索。社会革命党继承了旧民粹派的村社平均主义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劳动致富的观点,主张通过劳动在传统和资本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俄国传统相结合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经济领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振兴中国的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思想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学习西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前我国最先进的经济思想.尽管他的对外开放思想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在当时未能如愿以偿.但我们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九○四年提出之后,在他直到逝世为止的二十多年革命生涯中。他不断宣传这一主张。孙中山认为,在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革命完成之后,应当实行“社会革命”,而“平均地权”则是这一“社会革命”的核心。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土地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平均地权”思想的实质,并就“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两种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做了新的探索。文章认为,辛亥前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已经形成正式纲领。“平均地权”思想并非简单借用亨利·乔治单一地价税思想,而是企图以单一地价税的土地国有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农民,消灭地主。“耕者有其田”是“平均地权”的主旨和核心。“平均地权”并不单指城市土地,也包括了农村土地,广大农村的土地问题才是它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革命思想形成的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对史学界存在的某些观点如孙中山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即孙中山一开始就是革命的这种看法持不同意见。我认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寻求救国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在几经失败后,才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研究孙中山应把他与他所处的整个时代结合起来,从而较全面地认识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形成的问题。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形成的过程,具体可从三个时期来认识:一、香港兴中会成立前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13.
诗人艾青写给土地的一系列诗歌,最能代表其艺术个性。抒情氛围的营造,意象的选择使用,散文化的诗歌语言,构成其艺术个性及其诗歌独特魅力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它是一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平均地权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对地主阶级利益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对封建剥削制度有所保留。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价归原主,革命  相似文献   

15.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代表我国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他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把青年学生看作祖国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学生身上。在推翻帝制的大业完成以后,孙中山指出:“以后建设万端,持理何人,则学生是也。凡国强弱,以学生程度为差。”这就是说,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强和弱。孙中山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立志,曾多次发表演说,鼓励把立志放在首位。1923年12月11日,孙中山在岭南学生欢迎会上说:“诸君现在受教育的时候,预想将来学成之后,有一种贡献到社会上,……但是,在没有做事之先,应该有什么预备呢?依我看来,在这个时机之内,第一件是要立志。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在立什么志的问题上,孙中山一反过去几千年的旧传统,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  相似文献   

16.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政体必将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引发了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最早的一次剧烈的论争和选择。在论争和选择的过程中,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变化的,独具特色。以其编好及其修正程度为标准,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由主张联邦制到反对联邦制,从支持联省自治运动到反对联省自治,主张地方自治。其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不少地方至今仍闪烁着光芒,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谈物理量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精确科学。它的核心就是一些定律和定理,用它们来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然而,这些定律和定理都是建立在许多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因此,对于物理概念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试谈美育     
一、肃清流毒为美正名周扬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报告提出:“文联各协会应协助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美育”。这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更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然而,由于林彪、“四人帮”诬蔑美育是“封资修黑货”,把美育一棍子打死,以至谁也不提美育了。甚至连时刻都必须进行美育教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来讲,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是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有力工具。我们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担负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因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必须使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问题。因此,人民  相似文献   

20.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三者熔铸一体的艺术结晶。在教学中,我通过探讨,认为常用的有以下五种基本内容。 一、课文脉络型。板书应该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课文的重点和关键,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如《西门豹》一文的板书可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