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者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相似文献   

2.
点评:小作者从小就喜欢画鱼,是因为他家里有个大鱼缸,长期养着鱼,他经常给鱼喂养食物,妈妈说他有事没事都爱到鱼缸前观看鱼。因为他长期仔细观察,小作者手下的鱼幼稚又真实,有大身子小尾巴的,有长长瘦瘦的,每条鱼身上都有不同的纹样,它们游的姿态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一尺的正中     
一般人都认为,一尺长的量尺,它的正中央处是在左边算来五寸、右边算来也是五寸的地方。这种算法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这把量尺的  相似文献   

4.
<正>从湖面上吹来的风一天比一天冷,冰面上的雪也有一尺多厚了。小岛上的狗獾正在散步,明天就是冬捕(冬季捕鱼节)开始的日子,这里将会很热闹。狗獾是小岛上的"商人",他会把从人类那里得来的鱼卖给岛上的其他居民。这都归功于他有一棵隐身草。冬捕的时候,渔民特别多,连最聪明的狐狸都不敢到外面来,所  相似文献   

5.
一、熊老师丈量与计算地质的办法很特殊。对于大块的地,他用一根长6尺的木棒去量,然后将量得的长与宽的棒数相乘,再乘以6,便直接得到单位为毫的地积;对于小块的地,他先用一根长3尺的木棒去量地块的长边,再用一根长2尺的木棒  相似文献   

6.
在公元11世纪,阿拉伯民间流传一道名叫"双鸟抓鱼"的数学趣题:小溪边生长了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棕榈树的树干间的距离是50肘尺,每棵树的树顶上都有一只鸟.忽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下去抓鱼,它们的速度相同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与比较高的棕榈树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这既是一道数学趣题,同时又是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田军 《贵州教育》2007,(17):21-22
别人都从乡下调进城,而他却从县城申请调到乡下. 别人八小时之余是乎都在牌桌、酒桌中打发时光,而他却以三尺讲台、二尺案桌构成他人生的全部,日子总是匆匆,太匆匆.  相似文献   

8.
人生之尺     
白辛 《成才之路》2011,(5):3-I0001
一个人来到世上,从懂事起,就有了一把尺子。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内,量得义量失。 这把尺叫比较,以人生为参照物,量一量,一个人谦虚与骄傲、俭朴与奢侈、光荣与耻辱、成功与失败、真善美与假恶丑,都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9.
<正>在公元11世纪,阿拉伯民间流传一道名叫"双鸟抓鱼"的数学趣题:小溪边生长了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棕榈树的树干间的距离是50肘尺,每棵树的树顶上都有一只鸟.忽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下去抓鱼,它们的速度相同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与比较高的棕榈树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这既是一道数学趣题,同时又是一个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将其抽象成  相似文献   

10.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13,(12):18-19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坐着几名游客。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一条一尺多长的鱼,可是钓者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回了海里。围观的人不禁惊呼。不多时钓者鱼竿又是一杨。又钓上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相似文献   

11.
量身高     
星期天.我和弟弟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没事干,忽然弟弟说:“我们来比一比身高吧。”这时,爸爸走过来说:“那还不容易?用尺量一量就知道谁高谁矮了。”对呀,我和弟弟都连忙拿出做作业时用的20厘米长的尺,开始自己量了起来。可是量了好长时间,怎么也量不出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11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曾提出一个“鸟儿捉鱼”的问题:小溪边生长了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棕榈树的树干间的距离是50肘尺.每棵树的树顶上都有一只鸟,忽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下去抓鱼,它们的速度相同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  相似文献   

13.
(3 5 5 6 15- 5 6 8 2 1 23 3 5 5 5 12一 6 .1 2 32 3 55 一 6 15一 袋袋 爷爷的来 爷爷的米 /一一、、厂~ 鱼二里上旦6一}互二里互卫旦15 /—~\ …旦二选旦2 过课 打新 仗堂 伴他行军打过 伴他走进新课 仗, 堂, 长长 尺尺 四四 \丹O ‘心。! 3 2 3 7 56 }丝丝旦 解中 得胸 取  相似文献   

14.
爷爷的米袋     
(3 5 5 6 15- 5 6 8 2 1 23 3 5 5 5 12一 6 .1 2 32 3 55 一 6 15一 袋袋 爷爷的来 爷爷的米 /一一、、厂~ 鱼二里上旦6一}互二里互卫旦15 /—~\ …旦二选旦2 过课 打新 仗堂 伴他行军打过 伴他走进新课 仗, 堂, 长长 尺尺 四四 \丹O ‘心。! 3 2 3 7 56 }丝丝旦 解中 得胸 取  相似文献   

15.
师:下面是一把直尺的图,它两边都有刻度,这在测量中有什么方便的地方? 生:两边有刻度,尺子随便怎么拿,量和读数时都是“顺”的。如果只有一边有刻度,有时候要把尺掉个头测量才方便,浪费时间。 生:两边有刻度,随便把尺放在被量线段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卡耐基每年夏天都到缅因州钓鱼。最初他非常喜欢用草莓和乳脂作饵料,却老是钓不到鱼。后来他发现鱼儿喜欢吃小虫,于是他换了鱼饵,每次钓鱼都能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7.
一根刺     
吃午饭时,他不小心把一根鱼刺弄丢了。这条鄱阳湖里的鱼,俗称翘嘴白。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就是刺多了一些。报纸和电视里都说,吃鱼益智,他心想,幸亏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的鱼,才不至于显得太笨,不然,在这样的时代面前,人就要更加自卑了。鱼吃多了,就发现,鱼刺和鱼的味道之间似乎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比如刺多或刺少的鱼,味道都比较好。而刺不多不少的鱼,味道也平庸。  相似文献   

18.
会长鱼的树     
喵喵是一只小猫。他很喜欢吃鱼,可是又怕鱼,因为钓鱼要坐在河边一动不动,喵喵坐不住,所以他总是跟在其它的猫后面,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和鱼尾巴,每天都吃不饱。有一天,喵喵东找西找,没有找到一点吃的,他一边走一边想:要是有一棵会长鱼的树那该多好!忽然,他看见一棵大树,上面的叶  相似文献   

19.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的距离有多高?"他回答:"三尺。""三尺?可我们许多人都在五尺以上啊。"他们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20.
趣题两则     
1 我国明代有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程大位 ,他和同伴在湖面游玩的时候 ,发现湖面的一枝莲花被风一吹 ,刚好被水淹了 .他触景生情写了一道诗歌数学题 :平平湖水清可鉴 ,面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 ,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上前 ,花离原位二尺远 .诸君能算请解题 ,湖水如何知深浅 ?图 1       图 2   2 我国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有这样一道题 :城外一扇矩形门 ,和尚扛竿去量应 .横着量之 4尺余 ,立着量之 2尺剩 .对角又复比一比 ,斜竿恰好端抵尽 .此门宽高各几何 ,还有竹竿有几深 ?答案1 如图 1,在Rt△ABC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