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深刻影响了当代文艺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当代文艺的创作和接受逐渐转换成了生产和消费,开始接受市场的冲击、商品法则的制导、商业规律的影响。作家个体的独立创作越来越让位给流水线式的集体"文化生产",文艺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化。消费文化语境也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形态,今天的文艺作品再也不是艺术家私人心性的物化品,而是策划者的文本、作者的文本、制作合成者的文本、消费者的文本等不同文本的叠加化合形态。消费文化也渗透到了当代文艺消费的各个方面,重新建构了文艺消费的主体和客体。  相似文献   

3.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文艺消费与文艺生态建设息息相关。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多种消费形式、需求的关系,使之正态发展。在文艺消费中还必须从文艺生态建设的高度着眼,自觉地保护文艺物种,维护文艺消费的多样性和多种文化形态的共生与协调。还要重视文艺消费与整个精神文化、社会消费的结构和谐适中、生态平衡。进行文艺生态建设还必须处理好伦理道德完善诉求与娱乐纵情原则的关系,保持二者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是《文艺消费导论》中研究的进一步延展。该书聚焦于新世纪以来新媒介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生产消费出现的新变化,细致论述了新媒介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复杂影响。该书深刻揭示了当今中国文艺在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影响下审美范式的转变,强调一种"艺术———传媒化合型的新型美学范式"正在诞生。该书认为只有正视当今媒介转型的新状况,才能更好地在传统文艺与新媒体文艺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从而促进文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价值学方法被引入文艺理论研究后,理论界对文艺从作者的创作、文体形式、读者接受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等等众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也力图从文艺价值的角度对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生产与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次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艺消费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术语,从不同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意义参照系中它的含义大为不同。所谓文艺消费就是以文艺产品的精神意义消费与商业消费复合体为主导形态,同时包含作为前商品时代遗留的非商品消费的文艺消费、作为指向超越了商品化逻辑束缚的后商品时代的可能境界的非商品消费的文艺消费、各种边缘化的亚商品消费的亚文艺消费在内的一切对文艺产品、文艺服务和其他相关文艺设施的使用活动。消费在历史上的诸种含义也共存于当代文艺消费中。当代文艺消费呈现出商业性与非商业性、产业性与事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膜拜性与展示性、修心性与宣泄性对立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推动文艺传媒的发展。文艺传媒大致经过了口传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在异质的文艺媒介中,文艺传媒不但影响文艺生产与消费的方式,而且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权力发生了变化。所以文艺媒介在建构一个时代文化权力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时代的文艺格局。在探讨异质传媒语境中文化权力与文艺格局的建构与演化的同时可回答电子媒介语境中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学是否会消失?  相似文献   

9.
对文艺商品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文艺的生产、传播、消费流程中。生产是本源,消费是彼岸,中介便是传播;在这三个环节的内部,主体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存品格。  相似文献   

10.
文艺消费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剧变与文化的转型密切相关.史前时代的文艺消费与公共生活密不可分,遵循着共享规范和均等规范.古代社会金字塔式的社会权力结构使得等级消费被视为合理的消费格局,文艺消费具有鲜明的功利色质.现代性文化使古代静观、膜拜的教化式、信仰化的文艺欣赏为具有浓厚商品化、世俗化色彩的现代文艺消费所取代.在现代文艺消费中,一方面是对感性世界和感官欲望的热中,一方面则是对审美超越和艺术独立的向往和推崇,二者并行不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1.
李松  刘苹 《教育文化论坛》2010,2(1):81-83,89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科研的实情,文艺学教学的创新性实践从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建立文艺生产与消费的调查评估机制,引导学生进入应用实践来揭示创作与市场的内在关联,使文艺学原理与文学实践有机结合、互相推动,从而制造一个观察文艺发展的睛雨表,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一个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文艺传播是横亘于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之间的一个审美中介,是完整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播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受效果的差异。文章在介绍西方现代传播学与文化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考察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传播行为及观念,以发现人类传播的演变轨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指出文艺传播方式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反映了其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文艺传播的进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发生双向互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更应理解和运用好文艺传播这一中介。  相似文献   

13.
“势”的思想古来有之,并且渗透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古典文论中。纵观关于“势”的各种观点和思想,可见“势”与艺术创作的种种关联。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探讨,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艺审美超越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审美超越现象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艺意识形态理论与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艺审美超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意识形态策略表现在行为模式,认本结构的反作用,语言形式和艺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学消费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种新观念。在文化市场形成的条件下 ,读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不再象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被当作小孩和弱智对待 ,被剥夺了选择权和阅读权 ,而是被尊为“上帝”。文学消费必然大大促进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时代,文艺传播环节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如文艺生产创作观念上的更新,新的文艺样式的出现;文艺传播采取多种媒介交叉融合传播的模式,文艺传播主体间界限的模糊化;文艺消费环节的平等化、影像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把自然科学原理或旧唯物主义哲学等用于解释分析文艺现象和本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泛科学主义文论。以摹仿说为核心的古、近代科学主义关于文艺本质论、典型论和文艺真实论启示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观。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文论实际上是古典科学主义文论的延续和变异。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对文艺认识的深入。科学主义文论的局限性也应正视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翻译综合派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本强调学翻译应更注重其艺术性,并从学翻译的复杂性特征、学作品的社会作用以及诗歌翻译的特殊性三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李家骧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36-40,45
劳动说一如前此的文艺起源论,并无特别,基本是偏颇谬误的.普列汉诺夫之说取材全以西方视野,只字未提东方的资料,根本是道地的西方中心文化论.即以我国诸多古籍对文艺起源的叙论就可驳斥其说.其说的种种主要理由诸如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说、出土文物之事、鲁迅之语等等都不足为据.它看不到艺术是主客体的融和统一,只见文艺起源的外因而不见内因,是机械反映论.按理而论,文艺起源只能出自多种社会实践,而绝非单纯的原由,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