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丽 《青年记者》2003,(5):26-27
第十一届山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已结束,今年副刊评选有以下几个特点:作品导向正确、整体水平高、题材广泛、更加关注重大主题和重要新闻人物,更有艺术感染力,更加贴近读者。下面结合评选情况,谈一下当前报纸副刊的“副”与“不副”及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问题。副刊之“副”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新闻版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相对于新闻,副刊作品更注重语言的精致、词句的完美、立意的新颖,更讲求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3.
黄伟 《新闻世界》2013,(11):36-38
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报纸副刊必须具备新闻性。同时,在大副刊概念确立的今天,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亦不能失去它固有的文艺性特色。本文探讨了如何权衡报纸副刊新闻性与文艺性之间的关系以求得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日前,北京晚报副刊中心的同志谈论2000年办文艺副刊的设想,谈如何改进工作。这再次引发了我对办文艺副刊的思考。共想了三个问题,姑谓之“三题” 休闲性我认为,文艺副刊的本质是休闲的。 人们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读读报纸的文艺副刊,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休息和放松,是为了得到轻松和愉悦,并在轻松愉悦中得到陶冶或精神上的寄托;而绝不是把已劳累了一天的身心再重新紧紧地绷起来。这就是读者对文艺副刊最基本的要求。 办文艺副刊者,绝不能忽视读者的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而应从这一要求出发,来考虑文艺副刊如何办。 正是为了适…  相似文献   

6.
有人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副刊的变迁亦体现了这一轨迹:90年代初期报纸副刊主要追求娱乐性、90年代中期主要追求新闻性、90年代末期则主要追求实用性、服务性。这种变迁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本文对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的社会心理动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浅议报纸副刊的新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结合,便是今日报纸副刊的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这样说?这不仅仅是被整个报纸副刊发展史所证明了的,而且也是现代副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副刊,与新闻争“主角”是不现实的。没有新闻作为报纸的主体,副刊存在的希望何在?那样的副刊报纸岂不又成了文学刊物。所以,副刊只能在新闻的载体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与主体共存亡,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副刊的新闻性尤其不可小觑!反映时代的呼吸,反映改革的脚步是当今报纸副刊不可忽视的责任。与文学期刊相比,报纸副刊周期短、覆盖面广,文学期刊几个月之后才能反映的…  相似文献   

9.
10.
张莉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64-165
报纸副刊应与正刊同步,是正刊的延伸,副刊亦应体现其新闻性,并使之与文艺性相结合.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以及提高编辑的自身素质是保证副刊与正刊正确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一、报纸副刊不应成为小众文化 在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强调新闻性、信息性、休闲性的今天,曾经占有报纸一定版面的副刊正逐渐丧失文学品性。报纸副刊分为文学副刊、亚文学副刊和非文学副刊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员怒华 《新闻前哨》2009,(11):64-6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副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文体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副刊文体的丰富性、创新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当今,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之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如今的副刊已不仅指文艺性副刊,还包括专业性和专题性副刊,像报界近年的“扩版热”与“发行大战”中,出现的各类名目繁多的增刊、专刊、特刊、导刊及周末版等,都可谓副刊的延伸和变种。  相似文献   

17.
性新闻性——报纸副刊的根本属 新闻界有一种传统看法,“副刊是新闻的延伸和补充”,无需讲究新闻性,只要导向正确,管它刊登什么内容的作品,有可读性,生动活泼点就成。副刊真的不需要新闻性了吗?并非如此。因为新闻这种特殊的形式,只能告诉读者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一切都是十分简单扼要,而读者若想悉知事情的前因、后果等详细情况,甚至读者想借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则必须借用其它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在报纸的改革中获得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先是“星期天”、“周末”版等文化性周刊,从过去单一的文艺副刊中派生而出。接着,社会性、生活类等等副刊应运而生……这些副刊大都以形象生动的内容,美观活泼的版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得到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变革还是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资讯的日益发达,新闻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和多样的状况下,报纸的文艺副刊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由于新闻的地位比以往更成为了报纸版面上的优先,为了在有限的版面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压缩副刊就成了许多报纸下意识的反应和作为。  相似文献   

20.
新闻性--报纸副刊的活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副刊从其起根发苗至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间,副刊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幼稚到成熟、由形式单一到内容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特别是对在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来说,更是功莫大焉。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需要特殊的文化阵地。副刊被先进的知识分子用作宣传新思潮的讲坛,推动新文化的园地,为新文化、新思潮的传播推波助澜、摇旗呐喊。也因此,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副刊、《时事新报》副刊等,不但在当时声名远播。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